【背景链接】
为帮助贫困同学,上海3名中小学生近日捐出了自己10余年积攒的50万元压岁钱,用于设立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青春之光爱心专项基金”。孩子捐钱设基金一事,也在网上引发讨论,不少人支持,但也有人提出:是不是有钱人的孩子才能做慈善?
【标准表述】
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已成为世界潮流,公益慈善事业包括社会义工、志愿服务等活动。国内外的实践和研究都表明,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不仅直接反映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文明程度、及一个民族的素质修养,而且能有效实现“第三次分配”,缓解社会矛盾,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民族的亲和力。总之,公益慈善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压岁钱成立爱心基金是一次“慈善学习”。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是爱心奉献,学习的是管理爱心基金会;对于大人来说,是如何通过专业管理来提升孩子的慈善能力;而对于政府来说,则是如何尽快让“慈善法”早日落地,让更多的孩子设立爱心基金,在规范的框架内施行。
【具体措施】
一、中小学校应将公益慈善意识的培育规范化、制度化,在课程、教材及课外活动中渗透公益慈善文化教育,并与其他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在中小学师生中培养、树立、宣传公益慈善先进典范,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激励学生自己主动去发现并自发地组织公益慈善活动,体现并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
二、发挥媒体的作用,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倡导公益慈善文化,营造全社会公益慈善文化环境。培育公益慈善文化需要大众传播媒体的“高调”宣传,营造公益慈善意识培育的舆论环境,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式慈善模式。
三、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我国公益慈善组织的管理水平和公信力。中国有“乐善好施”的传统,但是现实中由于慈善机构公信力问题及捐款人善款善用的心愿,急需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并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优化青少年慈善意识培育的制度环境。
四、培育青少年的现代财富观与消费观。慈善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风尚,如果单靠一个或几个富翁,即便富可敌国也不可能救助所有困难群体,所以培育青少年公益慈善意识,带动全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才能促进社会和谐。
五、重视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培育青少年公益慈善意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公益慈善意识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父母应该积极参与,为孩子树立榜样;其次父母应该鼓励支持孩子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