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申论热点文化消费
来源:易贤网 阅读:927 次 日期:2016-01-25 08:56:29
温馨提示:易贤网小编为您整理了“2016年申论热点文化消费”,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背景链接】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扩大文化消费,同时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

李克强表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重视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作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拓展中外人文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发展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做好2022年冬奥会申办工作。

此外,李克强还提到要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提升旅游休闲消费,扩大教育文化体育消费,以及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特色村镇。

【标准表述】

[意义及作用]

其一,大众消费文化的基本定位应当是满足大众普遍性的娱乐消费需求。

在现实条件下,要求普通群众都主动自觉接受高雅文化不太现实,还是应当从普通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以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满足大多数人的文化趣味和消费需求。党和国家在进行文化发展繁荣的战略部署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并重,要求扩大文化消费,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而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显然在于大众普遍性的娱乐消费需求。

其二,大众消费文化以满足大众娱乐消费需求为基本价值取向,并不意味着只能顺应消费市场,自甘低下而放弃自律。

大众本身是复杂的,文化品位和欣赏趣味也是多样的,其中既有健康的审美诉求,也不乏低级趣味,某些根源于人性弱点的低俗化需求甚至还大有市场。如果大众消费文化缺乏基本的文化品格,没有起码的价值底线,以所谓“群众喜欢”“大众欢迎”为借口,以追逐市场利益为目的,无原则地迁就和迎合一些人的低级趣味,以低俗化的娱乐搞笑取悦大众,在潜移默化中将人性更加引向粗鄙乃至堕落,显然有违“文化化人”的本性,从而异化成为“文化害人”的灾祸。在当今的一些文化产品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种不良现象。

其三,大众消费文化的生产,应当坚守底线,要求不断提升文化品位,努力追求“寓教于乐”。

既适应广大群众的娱乐消费需求,又尽可能给人教益,着力提高大众的欣赏趣味和文化修养,力求在“文化化人”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教育与娱乐并不矛盾,更非对立,“寓教于乐”的古老命题所蕴含的文化智慧,值得我们深刻领悟。

其四,拉动文化消费,可促进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

文化消费需求可以形成一种“倒逼”,促进文化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艺术创作与生产的发展繁荣。文化消费是消费者为娱乐自我、陶冶自我、获取知识、发展自我而采取的消费行为,在消费过程中会受到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所蕴含的思想哲理、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

[问题分析]

我国的文化消费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公众在雅俗结合的艺术形式里能够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精髓。然而,在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应该正视在大众文化消费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一是低俗文化显现。当前扭曲的审美观念、低俗的审美需求在大众文化消费的过程中有所显现,社会上一些病态的低级、猎奇心理给低俗文化创造了土壤。

二是审美价值功利化。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大众文化消费还存在审美价值功利化倾向,把文化作品的市场效益、商业价值放在首位。一些文化产品从策划、投产、销售,一直到消费环节,都在遵循大工业生产和商业交易的逻辑,审美从属于商品,为金钱所收买,为商业所侵蚀。

三是文化产品没有创新。文化产品雷同化、脸谱化的现象也很突出。大众文化具有时尚性、流行性、可复制性等基本特征,“时尚”、“流行”与“大批量制作”是紧密相连的。如当下的电视剧,一个电视台一部“古装片”的热播,必定会引来多家电视台多部“古装片”的盛行,在其时代背景、叙事风格、故事结构、语言惯例等方面给人似曾相识之感。文艺创作上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导致文化产品丧失了独有的个性和创新性,自然就失去了应有的精神价值。

[参考对策]

对此专家认为:

一方面,需要有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丰富、多元、多层次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为保障。

正如行舟需要充足的水一样的道理。这就需要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以保证产业链环环相扣、节节顺畅。要努力改变目前文化产业总量偏少、规模偏小的现状。不仅要推进各类国有文化企业、文化事业单位的生产、创作与服务,也需要引入民营文化企业,让国有、民营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竞争,弥补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不足。鉴于目前不同的文化消费人群由于文化水平、审美情趣、收入水平的不同,存在消费结构的差异性,这就需要相应提供从高端到普及型的系列文化产品。

另一方面,应在全社会建立文化消费新理念,并加以大力倡导、宣传,使之深入人心。

政府承担主导者职责,制定相应扶持政策,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给予必要的资金补贴,降低消费成本,推出便捷又可控的惠民方法,既让城乡居民在消费时受益,也使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得到补助,提高积极性。政府需精心策划诸如文化消费季等多种活动,扩大居民文化消费空间,增加文化消费频次,养成文化消费习惯,逐步增加文化消费在社会总消费中的比例。

【文章素材】

[标题示例]

引政策机制活水 养文化消费大鱼

摒弃病态文化消费观 守住消费文化价值底线

扩大文化消费 让人民群众享有文化成果

[开头示例]

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大众文化消费已经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日益影响着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取向。然而,文化消费市场仍普遍存在着重娱乐性、消遣性消费,以及消费层次低、格调低下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大众文化消费进行正确引导,使民众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结尾示例]

文化消费要在社会总消费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攻克文化消费比例偏低,居民文化消费习惯尚待养成,区域和城乡不平衡,结构单一,文化产品质量与消费者期待值之间存有差距等一系列难题,需要勇于实践,敢于探索,在实践与探索中日臻完善工作机制,我们将怀着信心和勇气在探索中前行。

更多信息请查看申论考试资料
易贤网手机网站地址:2016年申论热点文化消费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易贤网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相关阅读申论考试资料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hfpxwx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易贤网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