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的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目前已取得了成效,但这些初步的、阶段性成效,并不能掩盖一个严峻的现实:在一些地方,违反土地管理政策法规、顶风作案的行为还屡屡发生,在暂停农用地转用审批等“三个暂停”结束之后,“占地风”存在很大的反弹可能,应该引起各地的高度警惕。种种迹象表明,尽管中央三令五申,但一些地方的发展方式还未从根本转变,大量圈占土地搞建设的冲动依然十分强烈;一些地方则在等待观望、蓄势待发,想在整顿结束继续扩张用地。
“占地风”之所以存在反弹可能,原因还有三:一是一些地方政府缺乏依法行政的观念,对中央政策、国家法令,对自己有利的去落实执行,不利的则置之不理、我行我素;二是利益诱惑。低价格征地,高价出让,使土地成为地方政府的“摇钱树”和“第二财政”。一些干部还利用职权,搞权力寻租,官商勾结,以地谋利;三是惩处不力。由于违法占地往往被认为是“从地方经济发展出发”,有关部门对违法案件往往是批评罚款、补办手续了事,难以使违法者受到教育和警醒。
信贷和土地是宏观调控的两道“闸门”。当前,宏观调控正处于关键阶段,如果我们放松土地管理,不仅会引起土地征占更大的反弹,而且乱上项目、盲目投资现象也会死灰复燃,前段时间宏观调控和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成果,也很可能会前功尽弃。
从根本上防止“占地风”反弹,首先需要各级政府强化历史责任感,切实担负起保护耕地的职责。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错误,贻误子孙后代。严格土地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的要求,继续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把清理开发区和纠正违法违纪占地的工作一抓到底。严禁违规扩大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严格建设用地审批关。
其次,需要严格执行土地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加大执法力度。实践证明,对非法批地占地、侵犯农民利益的行为,只有严肃法纪、毫不手软地查处,并深挖土地违法案件背后的腐败行为,依法严惩,才能起到震慑作用,违法行为才能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