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政治之“核心价值体系”的申论(一)
来源:易贤网 阅读:1140 次 日期:2015-06-18 08:42:17
温馨提示:易贤网小编为您整理了“时事政治之“核心价值体系”的申论(一)”,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在线网校:>>>点击进入<<<

考试书库:>>>点击进入<<<

网校以及考试书库开发及拥有课件范围涉及公务员/财会类/学历类/建筑工程类

等9大类考试的在线网络培训辅导和全新引进高清3D电子书考试用书。

富强:历久弥新的价值追求张忠家 

富强是我们的重要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之一。富强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不仅为当代中国社会普遍认同,而且深深积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堪称历久弥新。

中华传统文化关于富强的思想。

我国古代典籍中关于富强的论述十分丰富,既有对富强内涵的阐释,又有对如何达到富强的主张,还有对富强之后应当如何处理人与人、国与国关系的看法。

强国富民。强国一直是我国古代政治家、思想家的价值追求。在农业社会的大背景下,强国首先意味着加强粮食生产,所谓“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途、治国之道也。”其次意味着“士农工商”各司其职、各安其业,共同推动社会发展。在儒家看来,离开人的生存与尊严,单纯的道德说教不可能引导人们走上至善之途。对于富民途径,儒家主张“使民以时”,做到“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义利并举。前贤先哲追求的富强包含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内容,可以概括为“义利并举”。从某种意义上说,儒家更看重义的价值和意义,强调“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我国古人认为,忠信、仁义是比金玉、土地、积蓄更为稀缺的资源。在《论语》中,有为之君也就是仁义之君要做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在处理义利关系上,我国古人强调“正其义而不谋其利,明其道而不计其功”,进而在义与利的统一中达到富强。

富而好礼。在我国古人尤其是儒家看来,富而不骄、富而好礼是富强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爱好和平的基因,在人与人交往中提倡温、良、恭、俭、让,力求以德服人;在国与国交往中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反对恃强凌弱、穷兵黩武,追求“甲兵不劳而天下服”“协和万邦”的境界。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之一的富强。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之一的富强,既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富强思想的合理因素,更具有崭新的时代内涵。当前,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富强这一基本价值取向,需要我们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共同富裕。坚持以人为本、增进人民福祉,是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富强的价值追求中,这体现为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之所以区别和优越于资本主义,就是能够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出更多物质财富,促进共同富裕。”

坚持科技兴国,推进自主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丰裕物质财富的根本动力。在当代中国实现国强民富,必须坚持科技兴国,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只有努力占据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和自主创新制高点,当代中国社会生产力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华民族才能以富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伟大复兴。

坚持去甚去泰,倡导勤俭节约。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在初步“富起来”的形势下如何对待财富与消费,考量着人们能否科学践行社会主义富强观。为此,我们应深刻理解“去甚去泰,身乃无害”的古训,大力弘扬富而不骄、富而好礼的传统美德,反对挥霍无度、穷奢极欲等“甚”与“泰”的生活方式;坚持勤以修身、俭以养德,将勤俭节约作为一种责任义务、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

坚持美美与共,建设和谐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离不开和谐世界的大环境。为此,我们应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与世界各国积极合作,维护和发展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促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同时,应坚决反对和破除“国强必霸”的旧逻辑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倡导与促进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新秩序。

更多信息请查看事业编‖公务员‖考试资料‖考试技巧

更多信息请查看申论考试资料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易贤网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相关阅读申论考试资料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新媒体/短视频平台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099533/13759567129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hfpxwx
咨询QQ:1093837350(9:00—18:00)版权所有:易贤网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