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国文化工作的指南
来源:易贤网 阅读:881 次 日期:2014-03-18 17:35:48
温馨提示:易贤网小编为您整理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国文化工作的指南”,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标题注释】这是李岚清同志在文化界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座谈会上的讲话,题目为编者所加。

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时,就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这项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强调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就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最近,江泽民同志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时,对这一重要思想进一步作了深刻阐述。他指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在我们党内和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当前各地区、各部门正在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这一重要思想。“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无疑也是做好文化工作的指南。在这里,我着重就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做好文化工作,讲几点体会和想法。

深刻认识“三个代表”思想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作出的精辟论断。这“三个代表”,集中体现了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要求,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我们应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理解和认识“三个代表”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我们要深刻认识“三个代表”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自觉地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总结我们党近80年的历史经验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紧密联系我们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现实状况,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作出了新的概括,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纲领。我们应按照这个新的要求,解决好党的建设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巩固执政基础,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创造力,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人民的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当前,各级党组织应把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深入开展“三讲”教育和“三讲”教育中“回头看”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把“三讲”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三个代表”的思想反映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对我们党全部工作的新要求,要自觉地对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各项工作。“三个代表”的思想,既是理论上的高度概括,更是实践上的具体要求,应当切实落实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全部工作中去。全国各条战线包括文化界都要认真学习、全面把握、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并联系工作实际,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探索新途径,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业绩。每一个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要求,在本职岗位上勤奋工作,锐意创新,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体现党的先进性。

准确把握“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涵

对于我们从事文化工作的同志来说,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应努力把握好“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涵。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又给予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以巨大的影响。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五大已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一并纳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核心是把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推向前进。

“三个代表”的要求,是一个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整体。只有不断推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保证国家富强和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教育文化水平,才能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建立在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之上;而保障和逐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则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不断实现亿万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才能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使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事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始终具有牢固的群众基础。贯彻落实“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必须与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结合起来。这样,我们才能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我们党坚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亿万人民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鼓舞和凝聚全民族为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们党领导人民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我们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进步。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文化建设上升到党的建设根本任务的要求上来,进一步表明我们党对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视。

要做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就必须站在时代前列和世界科学文化的制高点,带领人民努力创造出表现时代前进要求和历史发展趋势的先进文化,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就必须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确立正确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领导者;就必须在人民群众中积极宣布、推广和普及先进的思想文化,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教育文化水平,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为此,全党同志特别是从事文化工作的同志,一定要高度自觉地按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为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而不懈努力。

积极实践“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

实践“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共产党人长期的历史责任,更是紧迫的现实任务。当前,在这个问题上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立党立国之本,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决定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是我国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在文化建设中绝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否则我们就会失去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前进的政治思想基础,就会引起思想上的混乱,失去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革命。这场革命给思想文化带来了空前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打破了思想的禁锢,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主流。同时,也应该看到,一些西方自由化思潮和形形色色的腐朽没落思想文化乘机而入,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封建主义腐朽思想观念沉渣泛起,对它们在人们思想上造成的某些混乱以及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决不可低估。我们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时期文化工作的新情况,探索新途径,解决新问题。一方面,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的传统,借鉴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发扬勇于创新的精神,着力创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另一方面,又要对西方自由化思潮和形形色色的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进行长期的、坚决的抵制和斗争。在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要结合学习邓小平理论,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遵循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要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团结、鼓舞人民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二是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我们党对文化发展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是对精神产品生产的基本要求,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生活是一切精神产品的源泉。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优秀文化作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就要求广大文化工作者,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生活,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汲取营养,繁荣创作,把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优秀文化产品奉献给人民群众。这是促进我国文化繁荣的一条根本途径。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基本方针。坚持“双百”方针,就要遵循艺术和科学发展的规律,文化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讨论。对于艺术上、科学上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研究探讨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与此同时,要注意摒弃“文人相轻”的积弊,提倡“文人相亲”的新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共同基础上加强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能创造繁荣。

坚持“双百”方针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辩证统一的。如果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甚至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那是十分错误的。我们应当全面贯彻党的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是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阵地。实践证明,不用先进的文化去占领阵地,腐朽落后的有害文化必然会乘虚而入。用社会主义文化占领阵地,是我们党领导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保证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实现文化繁荣的内在要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文化。它主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崇尚真理,反对愚昧迷信。当前,要在人民群众中深入持久地开展揭批“法轮功”邪教的斗争,清除各种歪理邪说的恶劣影响,大力开展科普活动,推广现代科技知识,弘扬科学思想、科学精神,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依靠科学技术摆脱贫穷和愚昧,追求丰富健康的精神生活,实现富裕和文明,在全社会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大众的文化。我们要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落实到基层,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搞好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对基层文化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文化场馆的思想文化教育功能。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宫、影剧院以及老年大学、社区教育学院等,都应该重视建设,加强管理,真正办成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学校,成为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群众文化建设一定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切实抓好城乡文化工作的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内容、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和管理,在经常、深入、有效上多下工夫。

四是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文化工作队伍的建设。要实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特别是要培养和选拔好跨世纪担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和文化工作的接班人。年轻干部和文化工作者要到艰苦的地方去经风雨、见世面,在才能和品德方面得到锻炼,成为党的事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我们培养人、使用人总的讲是要德才兼备,用文化界的话说是德艺双馨,这还不够,还要具体化,结合文化工作的实际提出具体要求。在发现人才上要强调“不拘一格”,在使用人才上要强调“用其所长”,不能求全责备。所有文化工作者都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进一步加强文化工作理论的研究,把握正确的导向,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多出优秀的精神产品,多创作有利于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反映时代主旋律的优秀作品,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通过发挥文化艺术的多种功能,把党中央提出的思想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落到实处,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关于文化工作,重视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要保证文化事业沿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健康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就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断加强和改善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一是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从“三个代表”的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各级党委、政府以及领导干部,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高度来认识文化建设,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对文化事业的领导。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党的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领导和团结广大文化工作者,跟上时代的步伐,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要遵循文化事业的发展规律,制定并实施正确的文化政策,注意处理好文化工作中的若干重要关系,如内容与形式、民族性与世界性、主旋律与多样化、坚持方向与面向市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正确引导精神产品的生产,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融入各种形式的精神产品和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中去,保证文化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更多信息请查看哲学范文

更多信息请查看哲学范文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易贤网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hfpxwx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易贤网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