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政治常识知识要点
来源:易贤网 阅读:9004 次 日期:2010-01-28 15:07:31
温馨提示:易贤网小编为您整理了“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政治常识知识要点”,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哲   学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既是世界观的理论,又是方法论的学说,是二者的统一。

世界观,是人们关于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普遍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条路线的根本依据。凡是主张物质、存在是世界的本质,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精神的哲学,即是唯物主义哲学;相反,认为精神、思维是世界的本质,意识第一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的哲学,即是唯心主义哲学。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或世界的可知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史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可知论主张世界可以被认知,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不可知的。

二、物质与运动

1.物质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它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科学的世界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

2.运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指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这是因为∶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三、意识及意识的能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但意识本身不是物质,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能动性是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多种多样的发展作为特殊的运动变化过程,不是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而是具有前进上升性质的运动变化过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前进的变化。

五、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又叫矛盾规律,它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它的基本内容是∶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促成对立面的转化,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既是客观的、普遍的,又各有其特殊性。

2.质量互变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也叫量变质变规律,它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

它的基本内容是∶事物由于自己内部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量变和部分质变引起根本质变;又由质变到量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

3.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

它的基本内容是∶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一个周期接一个周期地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是前进上升的,具体道路是迂回曲折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上升性和回复性的统一。

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彻底辩证法的前提,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其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区别。矛盾普遍性是指事物的共性,矛盾特殊性是指事物的个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系。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同时,个性也必然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没有共性也就没有个性。同时,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七、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指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指事物的外部矛盾。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辩证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它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它对事物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即只有在内因具备的情况下,外因才能发生作用。

八、两点论和重点论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所谓两点论,是指既抓主要矛盾又抓次要矛盾,既抓矛盾主要方面又抓矛盾非主要方面。所谓重点论是指在全面抓的同时,着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如果只抓两点不抓重点,就会犯形而上学均衡论的错误;相反,只抓重点不抓两点,就会犯形而上学一点论的错误。

九、辩证唯物主文认识论

1.实践

实践是人们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是∶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形式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生产实践,即处理人类和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社会关系实践,即处理社会内部人们之间关系的社会活动,在阶级社会里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科学实验,即在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有明确目的、利用一定设施去探索规律性知识的活动。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认识的辩证运动

(1)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辩证的认识运动,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的两种形式,并经过这两个阶段实现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它们二者的辩证关系是∶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认识的真正任务就在于经过感性认识而达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从内容上看,理性认识的内容来源于感性认识,而在感性经验中往往包含着前人的理性知识。

(2)由理性认识到实践

要实现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还必须由理论再回到实践中去,即必须实现第二次飞跃。

①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②理论回到实践的过程,也是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的过程。这就是说,理性认识是否正确,还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即使经受实践检验是正确的理论,也还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3.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等方面,它是人们进行一切社会历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中精神现象、精神过程的总和,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和条件的主观反映,它包括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易贤网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hfpxwx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易贤网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