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来源:北京工业大学网 阅读:2341 次 日期:2013-06-15 15:41:46
温馨提示:易贤网小编为您整理了“2013年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专业介绍”,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机电工程学院是北方工业大学最早成立的学院之一,目前有自动化、机械2个系和1个工程训练中心;自动化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能源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6个本科专业;3个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1个博士授予点和 1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电气工程3个工程硕士领域。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200余人。

机电工程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爱岗敬业、师德优秀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28人,其中教授、研究员24人,副教授44人。学院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71人,硕士以上学位人数达到90%以上。近年来,学院教师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师德标兵2人,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3人,北京市长城学者1人,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3人。有12名同志获得北京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3人入选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4名同志获得北京市高校优秀辅导员和优秀德育工作者称号。2005年,学院被授予“北京高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院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学院现有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现场总线技术及自动化实验室、城市道路交通智能控制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学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工程中心、变频技术中心和变截面辊弯成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遴选为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学院教师主持和参与了几十项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在核心期刊及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论文700余篇,年均科研经费达6000万元以上。智能交通、网络自动化、先进制造、电动车、车辆系统动力学等5个科研团队入选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3人被评为北京市“科技新星”。学院教师在城市道路交通控制及管理、物联网技术、电力拖动、冷弯成型、先进制造技术、机器人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十几项,多项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学院十分重视教学工作,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需要,一直把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和学风建设作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和培育专业特色及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取得一系列成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多层次分流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面向需求,校企合作,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建设校内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培养自动化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教改成果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自动化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国家、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北京市品牌专业。学院“分层分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列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工程制图》、《数控技术与数控机床》课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计算机控制系统》等4部教材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工程训练中心被评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动化实验中心被信息产业部确定为信息技术培训基地。学院在多门课程中开展了双语教学,学院教师在学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02年以来,学院教师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各类教材30余部。

学院十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每年大约有150人次在全国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数学竞赛及北京市的各项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奖。学院每年有20%左右的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其中有50%以上被录取到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及中科院等重点高校和科研单位。

学院十分注重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目前已与日本、英国、美国、德国等多所大学有着较为密切的学术和科研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每年都与这些学校互派交换生。

自动化(080801)

本专业培养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具备坚实的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基础,系统掌握自动化学科相关知识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能在控制工程相关领域从事自动化系统分析设计与应用工作、或者从事自动化仪表及自动化装置的设计、开发、调试、运行、管理以及技术支持工作。

本专业除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外语等基础课外,主要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有: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基础、检测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过程控制仪表及装置、嵌入式系统开发、智能仪器、楼宇自动化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PLC)、C程序设计等。

本专业属于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有一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现场总线及自动化技术实验室”,建有现场总线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罗克韦尔网络化控制实验室、智能仪器及冶金自动化实验室、电动车实验室、机器人与机器视觉实验室等一批以科研为主的实验室,同时建有多个面向本科教学实验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验室,如自控原理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检测技术实验、PLC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仪表与装置实验室、过程控制系统实验室、电机与拖动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等。本专业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教师中老、中、青比例恰当,其中6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在科研方面,最近几年成绩显著,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北京市项目,完成了多个企业合作项目,在社会上取得良好声誉。

本专业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外语教学四年不断线,计算机教学四年不断线,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结合,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下广阔的空间;注重实践性教学,除有关专业课程的课程实验外,还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自动化工程训练及各类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本专业学生多次获得全国及北京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物理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智能车大赛、挑战杯竞赛等一、二等奖的好成绩。每年都有相当比例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其中很多被清华大学、北航、北京理工大学及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等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录取)。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近几年一次就业率都在93%以上。

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标准学制年限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欢迎有志青年报考本专业!

自动化专业联系老师 许芬:010-8880366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2)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获得现代机械工程师基本训练,能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内的设计制造、推广应用、运行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除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外语等基础课外,主要学习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制图、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学、机电控制工程基础、液压传动与控制、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机器人机构学、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等。

本专业是学校的传统优势专业,是学校首批从事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的专业之一。2009年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3位教授,北京市级教学名师3人,北京市属院校创新人才2名,北京市教学创新团队3个, 4名教师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7名。本专业下设三个专业方向:机械制造方向、机电一体化和机械设计及理论方向。

以罗学科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数控技术团队在数控技术及设备制的工程应用方面完成了多个国内外重大工程项目,在国内外取得较大影响和良好声誉;以李强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辊弯成型技术团队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北京市项目,该团队研究成果在国内达到先进水平;以何广平为学术带头人的机器人技术团队等方面有较强的研究实力,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本专业设有机电工程研究所和辊弯成型北京市工程技术中心。建有机电一体化实验室、流体传动与控制实验室、冷弯成型实验室,机械传动实验室,振动测试实验室,机构创新设计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MEMS实验室、光机电一体化实验室等实验教学基地等。

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专业知识和体质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坚持外语教学四年不断线,计算机教学四年不断线,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四年不断线,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下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本专业注重工程实践性教学,除专业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外,还有金工实习、生产实习、多种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专业的学生曾多次在全国及北京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物理竞赛、挑战杯赛、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等各种竞赛中获得突出成绩。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超过北京市平均水平,每年有20%左右的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多数被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重点大学录取)。如机08A-1班班徐强到清华大学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机08A-2班于洋到北京理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机08A-2班阮军元到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攻读硕士研究生等。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近几年每年一次就业率都在93%以上,一次就业率长期列学校各专业前列。本专业还十分重视与国际同类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10余所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从三、四年级中选拔一批本科生赴国外交流学习,为学生个人发展提供通畅的学习途径。

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标准学制年限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欢迎有志青年报考本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咨询教师:景作军 010-88803161-606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80601)

本专业主要培养在电气自动化、电力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应用技术、电机与拖动技术、工业计算机及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等领域从事系统研究、分析、设计、安装和调试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本专业除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外语等基础课外,主要学习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计算机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供用电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场总线与网络控制、软件工程、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PLC)、C程序设计等。

本专业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坚持外语教学四年不断线,计算机教学四年不断线,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结合,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下广阔的空间;注重实践性教学,除有关专业课程的课程实验外,还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电气工程训练及各类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本专业学生曾多次获得全国及北京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物理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竞赛等一、二等奖的好成绩。每年都有20%左右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其中大多数被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及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等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录取)。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近几年一次就业率都在95%以上。

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标准学制年限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欢迎有志青年报考本专业!

专业联系老师:陈亚爱 010-88802691-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080203)

本专业培养具备材料成型及控制学科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从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内设计制造、产品开发、推广应用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是学校的重点发展专业,设金属液态成型和塑性成形两个专业方向。本专业拥有高水平教学水平名师和团队,长城学者1名,北京市优秀拔尖人才1名, 北京科技新星1名,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3名。并由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学团队承担教学工作。该教学团队师资力量有教授2名,副教授各5名,讲师和青年博士各4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师100%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在科研方面,以李强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辊弯成型技术团队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北京市项目,该团队研究成果在国内达到先进水平;以崔岩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团队等方面有较强的研究实力,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同。

本专业除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外语等基础课程外,本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有:工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子电工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材料研究方法、材料成型工艺、材料科学基础、控制工程基础、弹塑性力学基础、传输原理等。

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专业技能及体能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坚持外语教学四年不断线,计算机教学四年不断线,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四年不断线,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下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实践性与工程性专业教学,除专业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外,还有金工实习、生产实习、多种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专业还十分重视与国际同类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10余所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从三、四年级中选拔一批本科生赴国外交流学习,为学生个人发展提供通畅的学习途径。

08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有多名毕业生在国内外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其中含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知名院校)。如材料08A-1班沈文芯到香港城市大学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材料08A-1班李劼到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材料08A-1班张振到同济大学读攻读硕士研究生等。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近几年每年一次就业率都在93%以上。

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标准学制年限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欢迎有志青年报考本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咨询教师:赵明 010-88803160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本专业是体现我校交通控制特色的重点专业,培养适应国家交通科技现代化、智能交通工程建设需要,具备坚实的交通工程、交通机电工程、控制工程基础,掌握交通控制工程理论与方法及自动化技术、信息与计算机技术,能够在智能交通及相关领域从事设备研发、工程设计、系统集成、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本专业除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等基础课外,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主要有:交通工程学、交通管理与控制、城市交通控制系统、交通信息处理技术、智能交通系统集成技术、交通检测技术、交通视频处理技术、交通仿真技术、交通安全与环境工程、城市交通规划、电工电子学、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开发等。

本专业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除有关专业课程的实验外,还有社会实践、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工程实训及各类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本专业提倡创新进取和学以致用的精神,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及北京市组织的各种相关竞赛,近年来本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北京市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首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比赛中均获得了突出的成绩。我校的城市道路交通智能控制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方工业大学—西门子智能交通联合实验室等机构可面向本专业学生开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

本专业拥有丰富教学及科研经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包括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科技新星等,教师多为毕业于国内名牌高校的博士、博士后,能够在教学中表现出多元的教学理念,活跃的教学思想和不断进取的教学意识。同时,专业与国内外众多知名高校建立了联系,定期聘请高水平专家到校讲座并指导专业建设工作。

本专业属于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有很好的就业前景,我校的智能交通控制与管理硕士点、特大城市交通控制博士培养项目等也为本专业学生的深造提供通畅的学习途径。近年来我校围绕城市交通智能控制与管理问题,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交通控制方面的科研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近年来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等课题30余项,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6项,上述成果可为本专业本科生的教学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支撑。

本专业按理工科招生,标准学制年限为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欢迎有志青年报考本专业!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联系老师 刘小明:010-88802861

能源与动力工程(080501)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气工程、能源动力和控制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能够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节能灯具、电动车控制等相关领域跨学科工作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够在现代电力企业、研究设计单位、新能源设备制造企业等相关单位从事系统设计、规划、运行维护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除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外语等基础课外,涉及的主干学科包括:能源工程、电气工程和控制工程。学习的主要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包括:电路基础、电子技术、电机与发电技术、工程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换热器原理与设计、风力发电与控制技术、节能灯具与电源技术、光伏发电技术、能源系统与自动化装置,能源工程与管理等课程。

该专业属于国家“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领域,有很好的就业前景。我校在该领域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条件。特别是在风力发电、光伏电池、绿色电源、电动车控制、变频技术、智能电网、脱硫技术等领域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课题和北京市重大专项,开发了系列新能源装置和节能设备。先后在校内建设了100千瓦光伏发电与风力发电并网实验系统;研发出了高性能千瓦级灯光镇流器和实验平台,并与2008年用在北京奥运会主火炬的照明设备上;研发了系列工业和民用浅层地热能源利用技术,获得了社会和企业的高度关注,先后在北京、山西和河北等省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为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汽车分会的秘书长单位,开发了电动汽车驱动系统试验平台以及动力电池测试平台;自主研发的智能电网监控软件和脱硫控制系统得到推广应用。

通过长期的科研积累,我校在新能源开发和应用领域不仅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同时培养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可为开展本科教学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支撑。

本专业按理工科招生,标准学制年限为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欢迎有志青年报考本专业!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咨询教师 杨立永:13161925515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401)

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科学技术素质和坚实而宽广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理论基础,掌握现代材料基本研究方法,从事材料设计、研究、开发、应用和技术管理,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是学校重点发展的宽口径新专业,设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两个专业方向。本专业拥有高水平教学团队,长城学者1名,北京市优秀拔尖人才1名,北京科技新星1名,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3名。该教学团队拥有教授3名,副教授5名,讲师4名,本专业教师100%具有博士学位。

在科研方面,以崔岩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先进材料团队在轻合金基复合材料、功能材料、表面改性等方面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北京市项目,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在多种型号的卫星及无人机上获得实际应用。以朱远志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金属材料团队在金属材料整体及表面改性、金属塑性失稳、金属成分和性能原位表征方法和设备等方面有较强的研究实力,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同。

本专业现有金属工艺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基础专业实验室,各型实验设备一百多台套,具有较好的实践教学和学习平台。

本专业除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外语、无机化学等基础课程外,本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有:材料工程导论、材料力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研究方法、材料物理性能、金属材料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学、陶瓷材料学、材料科学技术进展、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等。

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专业技能及体能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坚持外语教学四年不断线,计算机教学四年不断线,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四年不断线,并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下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实践性与工程性专业教学,除专业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外,还有金工实习、生产实习、多种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标准学制年限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欢迎有志青年报考本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咨询教师:刘峰斌 010-88802892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易贤网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hfpxwx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易贤网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