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研究室、研究中心的工作很不好干。不论是文字综合、调查研究,还是部刊、网站、党建宣传,不论是人才研究,还是党建办、专家办的服务,“务虚”是一大特点,也是我们的工作性质,这就需要我们甘于寂寞,甘于坐“冷板凳”。正是由于这种艰苦和清苦,长期以来,研究室出现职位空缺时,竞争上岗没人报,轮岗交流不愿来,选调干部不想进。这反映出外部对我们的看法。但支部的同志都清楚:艰苦的工作很重要,艰苦的工作得有人做。同时,大家也体会到“艰苦的工作很难做,但难做的工作锻炼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按照部里“团队式建设、人才式管理、专业化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承担的职责任务为干部成长搭建舞台,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整个支部呈现出人心齐、干劲足、成果多的良好局面。我们在工作中主要是做到了“三个坚持”:
第一,坚持用事业留人,为干部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
今年1月23日,我们接受了这样一个紧急任务。中组部要求五天之内起草一个研讨材料,第五天就是大年三十,我们与调配处张仪涛同志迅速组成起草组,连夜加班加点,在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如期完成任务,党员常德志、乔文魁、齐景朝等同志为此推迟或改变了回老家过年的计划。党员许伟同志爱人长期在国外工作,儿子小,老人重病,家庭负担很重,但很少因为家事耽误工作。党员朱洲同志在首都人才发展战略课题研究项目中,具体协调六个子课题和500×××多份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他对工作严谨细致、高度负责的精神,硬是让人民大学教授们因为他改变了对机关干部的看法。党员尹新强同志到研究室后,一人承担了两个人繁重的部刊编辑任务,凭着勤奋与刻苦,很快进入了工作角色。大家为什么有如此高的热情与干劲?为什么他们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甘于奉献?靠的是他们对本职工作的深度认识,是大家都能自觉地把本职工作当作事业来憧憬,来追求,来向往。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事业发展来统一意志、凝聚力量,提高工作认同感,增强干事创业的使命感,培育贡献事业的成就感。正是有了这种认同感,梁家鹏、赵立军、于海蛟同志在主动放弃了
与党同心、与民贴心,建和谐社区,是我们社区工作者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学习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社区工作者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更是社区工作永远的主题。正如xx所指出的那样,要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
同志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上,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区是居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场所,处在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最前沿,是体现群众利益最直接、联系群众最密切、反映群众呼声最集中的工作领域。要实现社区的和谐,作为社区工作者,就必须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和联系,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随着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迫切需要依托街道、社区党组织加强这些组织中的党建工作;随着大量退休人员、下岗待业人员和流动人口进入社区,迫切需要街道、社区转变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随着社区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多层次、多样化趋势的出现,迫切需要街道、社区增强领导、协调、服务等功能。作为社区工作者,就必须高度重视党在城市工作中社区建设这个基础环节,在近民、亲民、为民上多下功夫,全面推进社区建设。
近年来,龙井街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xxx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带领社区工作者,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提高居民群众生活质量、综合素质为重点,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为方向,全面推进社区各项工作,为构建和谐社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坚信,在龙井街党委的领导下,在全体社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改善社区服务基础设施,探索社区服务新思路,健全社区自治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区文化水平、强化社区稳定机制,就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涌现出一个又一个文明、平安、和谐的新型社区。
各位社区工作者: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掀起开展与党同心、与民贴心,建和谐社区主题实践活动的热潮,踊跃争当与党同心、与民贴心,建和谐社区模范,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奉献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更多信息请查看演讲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