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大学语文诗词部分复习材料三
来源:易贤网 阅读:833 次 日期:2017-03-17 16:28:40
温馨提示:易贤网小编为您整理了“成考大学语文诗词部分复习材料三”,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饮酒》(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陶渊明东晋诗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

代表作有《饮酒》《归田园居》。

《饮酒》是五言诗,田园诗。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本诗表现了陶渊明弃官归田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前四句袒露了诗人能超然出世的原因是“心远地自偏”,后六句描写隐居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陶醉自然的心志。

既反映了厌弃世俗,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心志,也流露出躲避矛盾,与世无争,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

二,课文串讲

全诗分为两层。

第一层:前四句。强调“心远地自偏”的哲理。

第二层:后六句。描写隐居生活乐趣。表达彻悟人生真谛后的愉悦。

《学习要点》

重点掌握“心远地自偏”的含义。

在看似矛盾的开篇提出设问,然后推出答案:诗人的心早已远离喧嚣的尘世,所以,人虽身在人世间,也能像在偏僻之处一样,不受世俗的干扰。归隐重在心志,不在行迹。表现了作者不慕世俗,超然于世,高洁自守的情操。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六句,表现作者的心情。

六句貌似平淡,却创造出清新淡泊,耐人寻味的意境。前两句,写出了田园生活无比闲适,惬意的心情;中两句,写出了山间的暮景与飞鸟结伴归来的景像,后两句,直抒胸臆,抒写心灵的感受,含有深厚的哲理,表现出诗人真正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达到了大彻大悟的境界。

3,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

本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情,景,理融为一体。如,前四句主要是说理,但是,作者把抒情与写景融入其中。“结庐在人境”是写景,“而无车马喧”是写情,写自己的心理感受,在写景,写情的过程中,阐发了“心远地自偏”的哲理。

4,“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妙用。

“见”为无意之见,境与意会融为一体,传神地表达了作者悠然自得的神情;如改为“望”,则为有意之望,破坏了整首诗悠然的情趣。

《重点段落分析》

全诗。

《从军行》(泛读课文)

《作家作品》

王昌龄盛唐诗人,是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

擅写七言绝句。基本风格是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从军行》是乐府旧题,七言绝句。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人以广袤无垠,关山雄伟的大西北为背景,描写了边塞的壮阔与戍边将士的艰辛,衬托出戍边将士不辞艰苦,戍守边疆的壮志,歌颂了他们卫国热忱和英雄气概。

二。课文串讲

前两句描写景物,边地的景色,衬托戍边将士不辞艰苦,守卫疆土的壮志;

后两句叙事抒情,概括将士们出生入死,无所畏惧的战斗经历,也有他们鏗锵的誓言。

三,词语解释

青海长云暗雪山。暗:使雪山暗。

《学习要点》

前两句写景的作用。

前两句描写大西北特有的广袤荒凉的景色,戍边将士遥望关内,思念亲人。壮阔之景衬托出将士们博大的胸襟和不畏艰苦,守卫疆土的英雄气概。

后两句抒情的作用。

“黄沙百战穿金甲”与“不破楼兰终不还”,构成了对比。条件如此艰难,环境如此恶劣,却丝毫没有削残将士们抗敌保国的雄心壮志,有了“黄沙百战穿金甲”的衬托,才使得“不破楼兰终不还”显得更加悲壮。

本诗的中心句是。

不破楼兰终不还。

《重点段落分析》

全诗。

《山居秋暝》(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王维盛唐诗人,盛唐山水田园派代表作家。

其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作品集是《王右丞集》

《山居秋暝》是一首五言律诗,山水诗。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描绘了山中秋天傍晚雨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陶醉自然景色,乐于归隐,不同流俗的生活情趣。

二,课文串讲

1——2句,交代时间,地点,并创造一个雨后清新,宁静的总体氛围;

3——4句,描写天上明月,地上清泉,一高一低,一静一动;

5——6句,描写人的声音,看到渔舟晚归,一听一看。

7——8句,借春写秋,表达作者归隐的意愿。

《学习要点》

全诗分为三部分。前两句为第一层,中间四句为第二层,后两句为第三层。

掌握“空”字的含义。

“空”字表现雨后山间的清新,静谧,自然的变化带给人的是一种恬淡,闲适的心情。

掌握“秋”字在全诗中的作用。

点出了时令,呼应了诗题,点染了意境。

重点掌握动静相衬,视听结合的特点。

全诗有泉声,笑声,有月光,水光,有松,竹,石,莲,有月照,泉流,人归,舟诗中描写空山雨霁,明月照松,浣女夜归,渔舟唱晚的美丽图景。所表现的是诗人心旷神怡的心境。“明月松间照”写静:“清泉石上流”写动,“竹喧归浣女”写听,“莲动下渔舟”写视。全诗以静为主,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体现了诗情画意的完美结合。

4,写景用白描手法。

全诗这一切描写色彩不浓艳,声音不喧嚣,采用白描手法。

《重点段落分析》

全诗。

《行路难》(重点课文)

《作家作品》

李白盛唐伟大诗人,字太白,号清莲居士。

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歌感情奔放,想象丰富奇特,形成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

《行路难》是一首乐府旧题。

<<课文讲解>>

一,本文主旨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时的矛盾心理。一方面,长安的生活,使他看到朝廷的黑暗和仕途的艰难;他对现实满怀激愤,却又无可奈何;另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对自己才能的坚信不疑,又使他能自我勉励,振作精神,充满希望,向前奋进。

二,课文串讲

全诗分为五层。

第一层,1——4句。描写自己面对美酒佳肴,不能进食,表现出内心极度的愤懑。

第二层,5——6句。以自然景物的艰险,比喻自己仕途的艰难。

第三层,7——8句。以古代人的典故,激励自己终究会有实现理想之日。

第四层,9句,四个三字句。再次感到人生的艰难。

第五层,10——11句,自信有朝一日,可以宏图大展。

三,词语解释

1,忽复乘舟梦日边。忽复:忽然又;

2,直挂云帆济沧海。直:毫不犹豫;济:渡;

《学习要点》

1,分析本诗以作者感情变化安排结构层次的特点。

本诗是以作者的感情变化来安排结构层次的。第一层是前四句。显示了作者遭到排挤后的苦闷,悲愤心情;五六句是第二层。以自然环境的险恶,来比喻自己人生道路的艰难。七八句为第三层,借吕尙,伊尹的故事,来劝慰鼓励自己。心情由苦闷转为开朗。九十两句为第四层,由幻想回到现实,再次显现了诗人心中的苦闷与激愤。最后两句为第五层,借南朝宗悫的豪迈的诗来表达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乐观进取的情怀。

2,分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诗人的心情。

这里诗人连用四个动词,以两个连续动作,真实地刻画出诗人抑郁悲愤的心情。

3,分析比兴句的作用。

以渡黄河,登太行来比喻作者的理想抱负。以“冰塞川”“雪满山”象征自己仕途的艰难。

4,分析诗中所用典故的用意。

借吕尙,伊尹被明君重用的故事,增强了信心,在茫茫前途中看到了希望,表达了对前途的信心;借南朝宗悫的诗句,表达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

5,本诗的结构安排的方式。

是以诗人感情变化发展来安排的。

6,分析诗中的细节描写作用。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处细节描写。

《重点段落分析》

全诗。

更多信息请查看成考
易贤网手机网站地址:成考大学语文诗词部分复习材料三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易贤网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2025国考·省考课程试听报名

  • 报班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099533/13759567129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hfpxwx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易贤网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