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2016年单独招生考试复习题(语文)
来源: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 阅读:4548 次 日期:2016-03-04 11:34:48
温馨提示:易贤网小编为您整理了“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2016年单独招生考试复习题(语文)”,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第一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第1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艺精品与市场

古往今来,每个艺术家都渴望自己的作品成为精品,具有不朽的魅力。“文章千古事”正是这种观念的表达。而在大众传媒时代和市场竞争中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认定精品呢?这是个值得追问的问题。

艺术作品只有受到受众的喜爱,具有接受上的优势和强劲的市场号召力,才能成为精品,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然而把精品与市场反应完全对应起来,肯定是有问题的。市场有“一时”和“长久”之区别。我认为,精品是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要有穿越时空而愈增其审美价值从而也具有了市场价值的潜质。

既然是文艺精品,就不能只是拥有当下的市场,而一定是也要拥有未来的市场。只有当下的市场而没有未来的市场,是不可能成为文艺精品的。到今天成为脍炙人口的文艺精品的,如《红楼梦》、《哈姆雷特》等,都拥有当时的市场,且拥有此后许多年代的市场。精品必定是具有能穿越时空并不断增值的艺术魅力的。

什么样的作品可以具有穿越时空而又不断增值的艺术魅力呢?我看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文艺精品无论何种艺术门类或艺术体裁,通过一定的符号载体来表现人们的真善美的普世价值观则是共同的。真善美作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们的价值追求是共同的。诗词、小说、戏曲、绘画、音乐、雕塑以至于电影电视中的精品,能够真正受到最广泛的喜爱的,无不具有真善美的普世价值。如屈原《离骚》、绘画《最后的晚餐》、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不胜枚举。

文艺精品,无论是叙事的还是抒情的,也无论是文学的还是其他门类的,都要显现出与人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的人物性格或人格魅力。对于作品情节的投入,首先是基于对人物性格的认同。叙事性文艺精品中主要人物都是能够引起人们的深切同情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的,如《红与黑》中的于连就是如此。现在的电视剧更为突出。因为主要人物的性格丰富而与人们情感密切相关,才能引起我们的充分关注,也才能使人们关注情节的发展;如果只有故事,没有丰富的、与人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的人物性格,人们很少甚至不会对它的情节发展有什么兴趣,这也是某些叙事类作品不能成为精品的重要原因。非叙事性的作品,没有人物和情节,但却是应该体现出作者的境界和人格魅力的,如王羲之《兰亭集序》、绘画《江山如此多娇》等。

文艺精品还应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不同的艺术门类有不同的艺术语言,即便是同一门类的艺术家,只要他是成熟的、有成就的艺术家,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艺术语言。同是诗人,郭小川和贺敬之的艺术语言不尽相同;同是画家,吴冠中和林风眠的艺术语言是不同的;同样是电视剧导演,李少红和高希希的艺术语言也颇有不同。人云亦云的模式化作品,不可能成为精品。具有艺术个性的作品,都有真正的艺术生命,也才能有市场,既有当下的市场,也有未来的市场。当代小说中,周梅森《国殇》、路遥《人生》等,可称为精品,都是以其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为其重要标志的。

在对当前文艺创作的分析中,注重文艺精品的市场化因素无可厚非。而依我的浅见,精品与人民的息息相关,也许和依凭于市场还不完全是一回事,或者说并不是志在市场才能出现精品,而是真正的精品拥有市场。

1.下列关于“文艺精品”的表述,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艺精品是价格比较高,做工比较精细的艺术作品。

B.文艺精品就是比较少见的绘画或书法类作品。

C.文艺精品是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具有能穿越时空而愈增其审美价值并具有市场价值潜质的艺术作品。

D.文艺精品是指那些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在当下市场有卖点而过了若干年代后仍有市场卖点的艺术作品。

答案:C。

A项错在单纯地用价格和做工来衡量艺术精品。

B项,少见的未必是精品,而绘画或书法类作品涵盖的范围过于狭窄,不能用来指代文艺作品。

D项,该项理解片面,只抓住了“穿越时空”,遗漏了“愈增其审美价值”这一本质内容。

2.下列各项,不属于“艺术精品”的构成因素的一项是( )

A.作品要具有通过美好的艺术语言叙述的情节,既能让人读后情感上受到触动,又能把握到丰富的人物性格。

B.作品要具有与人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的人物性格或人格魅力,不管是叙事性作品还是非叙事性作品。

C.作品要蕴含着真善美的普世价值,因为真善美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们的共同的价值追求。

D.作品应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不同门类艺术语言不同,同一门类不同艺术家亦不同。

答案:A.

依据作者观点“如果只有故事,没有丰富的、与人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的人物性格,人们很少甚至不会对它的情节发展有什么兴趣,这也是某些叙事类作品不能成为精品的重要原因。”可知此项是错误的。

3.根据原文作者的观点,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到今天仍是脍炙人口的作品,这至少证明了精品必定是具有能穿越时空并不断增值的艺术魅力的。

B.分析当前的文艺作品是不是精品,市场化因素和人民性因素是我们关注的两条重要标准。

C.一个作品只要具备真善美普世精神、密切联系人的情感、独特的艺术语言这三个因素,就能成为一个艺术精品。

D.在大众传媒时代,只有受众的喜爱,具有接受上的优势和强劲的市场号召力,才能成为精品。可见,注重文艺作品的市场化因素无可厚非。

答案:C。

原文作者说“我看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至少”说明还有其他的因素。

第2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动物有时间观念吗?

动物们有没有时间观念呢?一些动物行为专家根据最近的一些实验结果,认为不只是人类有这种能力,动物也可以具有前瞻

后瞩的能力。

来自澳大利亚的心理学家塔文,将“情景记忆”定义为能够回忆人经历的细节的能力:比如发生了什么,在哪里发生,何时发生等。塔文博士强调,情景记忆只是存在于人类中,其他的生物不具备这种能力。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情景记忆需要个人意识。他同时认为,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动物可以回忆它们的经历,即使这些经历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许多动物行为研究人员对此都持肯定意见,不过也有一些研究者持反对的意见。剑桥大学的比较心理学家克莱顿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对象是西部灌丛松鸦。实验结果表明灌丛松鸦的表现符合情景记忆的一些特点。与克莱顿博士合作的其他科学家,通过实验在其他动物身上找到了情景记忆的标志。如老鼠,当它们发掘地下贮藏室时,沿途似乎可以凭借记忆寻找需要的食物;蜂鸟似乎可以记忆何时何地采过哪朵花的蜜。

澳大利亚的比较心理学家萨德多弗认为,无需自身的记忆,一只灌丛松鸦就可以在贮藏地的周围找到所需要的食物。他认为,信息实际上并不是精神时空穿梭的特征;情景记忆也要依赖其他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目前仅能在人类思想中找到。这种能力是在我们的祖先从猿分化出来之后进化而具有的,其优势不仅仅在于可以通晓过去,还包括“感知未来”。已有的一些研究表明,动物对于未来没有什么概念,比如,卷尾猴在吃饱了之后会将剩下的食物扔掉,尽管明天早晨它没有食物可吃。

与此相对应的一些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动物是有未来意识的。加拿大比较心理学家罗伯特博士对松鼠猴是否可以规划未来进行了测试,让我们惊讶的是,结果很有说服力。克莱顿博士最近测试了灌丛松鸦对未来的意识情况。她说,鸟类会了解未来的需求并采取行动,它们知道需要什么,哪里需要。

这个结果很振奋人心,即使是一直持反对意见的萨德多弗博士,也对克莱顿博士的研究结果感兴趣。他所关心的是,鸟类未雨绸缪的行为究竟能够提前多久,松鸡是否能够像人类,为未来一周或者一个月的事情做准备呢?是否这些研究结果仅仅局限在食物的贮藏方面呢?而且,他认为,这项研究非常有价值。

——摘自《百科知识》

根据文意,下列对有关“情景记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塔文博士认为情景记忆是指能够回忆人经历的细节的能力:比如发生了什么,在哪里发生,何时发生等。

B.塔文博士认为情景记忆需要个人意识的参与,它只是存在于人类中,因为其他的生物不具备个人意识能力。

C.塔文博士认为情景记忆在动物身上不能出现,因为动物根本不能回忆它们的即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经历。

D 萨德多弗认为情景记忆也要依赖其他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在我们的祖先从猿分化出来之后进化而具有的。

2.下列实验,不能支持“动物有时间观念”观点的一项是

A.剑桥大学比较心理学家克莱顿博士关于西部灌丛松鸦的系列实验。

B.老鼠在发掘地下贮藏室时,沿途似乎可以凭借记忆寻找需要的食物。

C.卷尾猴在吃饱了之后会将剩下的食物扔掉,尽管明天它没有食物可吃。

D.加拿大比较心理学家罗伯特博士对松鼠猴是否可以规划未来进行的测试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澳大利亚心理学家塔文博士强调,情景记忆只是存在于人类中,其他的生物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动物们不可能有时间观念。

B.比较心理学家萨德多弗博士认为,单凭灌丛松鸦可以在贮藏地的周围找到食物不足以证明动物有时间观念,因为动物找食无需记忆。

C.加拿大比较心理学家罗伯特博士对松鼠猴“规划未来”的能力进行测试,很有说服力的结果表明,动物是有未来意识的。

D.剑桥大学的克莱顿博士认为,情景记忆也要依赖其他的能力,比如鸟类会了解未来的需求并采取行动,它们有未来意识。

参考答案:

1、C “动物根本不能回忆它们的经历”错,原文为“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

2、C 卷尾猴的做法表明没有未来意识,也就没有时间观念了。

3、D.“情景记忆也要依赖其他的能力”是萨德多弗博士的观点。

第3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丽的嘉荫

——苇岸

踏上嘉荫的土地,我便被它的天空和云震动了。这里仿佛是一个尚未启用的世界,我所置身的空间纯净、明澈、悠远,事物以初始的原色朗朗呈现。深邃的天穹笼罩在我的头顶,低垂的蓝色边缘一直弯向大地外面,我可以看到团团白云,像悠悠的牧群漫上坡地,在天地的尽头涌现。尽管北面的地平线与南面的地平线在视觉上是等距的,一种固有的意识仍然使我觉得,南方非常遥远,而北方就在我脚下这片地域。我的“北方”的观念无法越过江去,再向远处延伸,我感到我已经来到了陆地的某个端点。看着周围那些千姿百态的云团,每观察一个,都会使我想起某种动物,我甚至能够分辨出它们各自的四肢和面目。它们的神态虽然狰狞,但都温驯地匍匐在地平线上方,我注视了很久,从未见它们跑到天空的中央。它们就像一群从林中跑出饮水的野兽,静静地围着一口清澈的池塘。

蓝色的黑龙江,在北方的8月缓缓流淌。看到一条河流,仿佛看到一群迁徙的候鸟,总使我想到许多东西。想到它的起源;想到它路过的地方、遇见的事情;想到它将要路过的地方、将要遇见的事情;想到它或悲或喜的结局。想到法国诗人勒内•夏尔“具有一颗决不被这疯狂的监狱世界摧毁的心的河流/使我们对天边的群峰保持狂热和友善的河流”(《索尔格》)的颂歌诗句。河流给我们带来了遥远之地森林和土地温馨的气息,带来了异域的城镇与村庄美丽的映象。我常常想,无论什么时候来到河流旁,即使此刻深怀苦楚,我也应当微笑,让它把一个陌生人的善意与祝福带到远方,使下游的人们同我一样,对上游充满美好的憧憬和遐想。

嘉荫仿佛是一个蹲在黑龙江边上的猎人,它的背后,是莽莽苍苍的小兴安岭。我不了解嘉荫的历史,不知道它诞生的时日和背景,我所看到的是一座美丽清静的河边小镇。走近它,我感到很温暖。这温暖的感觉,不仅来自它橘黄的色调,双层门窗的屋舍及每个院落的桦木段垛,更来自它温和的居民。走在嘉荫的街上,即使你的感官天性迟钝,你也会被这里淳朴的民风所打动。从人们的神态和表情我能够看出,只要你开口,他们会乐于回答你任何问题;只要你请求,他们会给予你任何的帮助。以后我还会走很多地方,但这样令人感动的地方,我将终生难忘。

在嘉荫江岸的堤下,汛期过后,便裸露出一片狭长平坦的沙滩,积满沙砾和细屑的卵石。边民在这里网鱼、洗澡、冲涮家什,妇女们将洗净的衣物晾在光洁的石子上,拖运原木的江轮停泊在一旁。在江水遥遥的对岸,散落着一排醒目的白房子,阔大方正,它们沿江而列,仿佛在同此岸的嘉荫小镇相互呼应。那里偶尔会传过几声狗吠或若断若续的歌声。一种浓郁的家园氛围,一种和平的生活气息,弥漫在河水两岸的寥廓空间。

嘉荫,这是一个民族称作北方而另一个民族称作南方的地方。站在黑龙江岸,我总觉得就好像站在了天边。对我来讲,东方、西方和南方意味着道路,可以行走;而北方则意味着墙,意味着不存在。在我的空间意识里,无论我怎样努力也无法形成完整的四方概念。望着越江而过的一只鸟或一块云,我很自卑。我想得很远,我相信像人类的许多梦想在漫长的历史上逐渐实现那样,总有一天人类会共同拥有一个北方和南方,共同拥有一个东方和西方。那时人们走在大陆上,如同走在自己的院子里一样。

1.作者在展示嘉荫的独特的美丽的内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原始、纯净的自然风光

B.明媚的春光

C.和平、宁静的生活氛围

D.淳朴、善良的民风

2.在文章开头描写嘉荫的天空和白云的手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比喻

B.想像

C.虚实结合

D.拟人

3.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理想的正确的一项是( )

A.渴望人类能打破种种人为的阻隔自由活动

B.希望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C.成为人类共同的和谐家园

D.淳朴、善良的民风

参考答案:1.B 2.D 3.A

第4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意甚深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料峭,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刚刚吹过,又来了一片沁人心脾的冷雨。

我在草地上走着,忽然,在鲜嫩的春草上看到一只雪白的蝴蝶。蝴蝶给雨水打落在地面上,沾湿的翅膀轻微地簌簌颤动着,张不开来。它奄奄一息,即将逝去。但它白得像一片小雪花,轻柔纤细,楚楚动人,多么可怜呀!

她从哪儿来?要飞向哪儿去?我痴痴望着它。忽然像有一滴圣洁的水滴落在灵魂深处,我的心灵给一道白闪闪的柔软而又强烈的光照亮了。

我弯下身,小心翼翼地把白蝴蝶捏起来,放在手心里。

这已经冷僵了的小生灵发蔫了,它的细细的足脚动弹了一下,就歪倒在我的手中。

我用口呵着气,送给它一丝丝温暖,蝴蝶渐渐苏醒过来。它是给刚才那强暴的风雨吓懵了吧?不过,它确实太纤细了。你看,那白茸茸的像透明的薄纱的翅膀,两根黑色的须向前伸展着,两点黑漆似的眼睛,几乎像丝一样细的脚。可是,这纤细的小生灵,它飞翔出来是为了寻觅什么呢?在这阴晴不定的天气里,它表现出寻求者何等非凡的勇气。

它活过来了,我竟感到无限的喜悦。

这时,风过去了,雨也过去了。太阳用明亮的光辉照满人间,一切都那样晶莹,那样明媚,树叶由嫩绿变成深绿了,草地上开满小米粒那样黄的小花朵。我把蝴蝶放在盛满阳光的一片嫩叶上,我向草地上漫步而去了。但我的灵魂里在呐喊——开始像很遥远、很遥远……,我还以为天空中又来了风、来了雨,后来我才知道就在我的心灵深处:你为什么把一个生灵弃置不顾?……于是我折转身又走回去,又走到那株古老婆娑的大树那儿。谁知那只白蝴蝶缓缓地、缓缓地在树叶上蠕动呢!我不惊动它,只静静地看着。阳光闪发着一种淡红色,在那叶片上颤悸、燃烧,于是带来了火、热、光明、生命,雨珠给它晒干了,风沙给它扫净了,那树叶像一片绿玻璃片一样透明、明亮。

我那美丽的白蝴蝶呀!我那勇敢的白蝴蝶呀!它试了几次,终于一跃而起,展翅飞翔,活泼伶俐地在我周围翩翩飞舞了好一阵,又向清明如洗的空中冉冉飞去,像一片小小的雪花,愈飞愈远,消失不见了。

这时,一江春水在我心头轻轻地荡漾了一下。在白蝴蝶危难时我怜悯它,可是当它真的自由翱翔而去时我又感到如此失落、怅惘,“唉!人啊人……”我默默伫立了一阵,转身向青草地走去。

1. 作者在2.6.自然段中,两次对白蝴蝶的外形描写都突出了它( )的特征

A.肥美

B.纤细

C.明媚

D.摇曳

2. 第6段中最后一句则强调他( )的内在品质。

A.坚强

B.勇敢

C.善良

D.活泼伶俐

3. 文中细腻的表现了"我"对白蝴蝶复杂曲折的情感,这一情感经历了怜悯--( )----( )---赞叹--( )的变化过程( )。

A.怜悯—惆怅—勇敢--赞叹—坚强

B.怜悯—将强—勇敢--赞叹—惆怅

C.怜悯—失望—绝望--赞叹—坚强

D.怜悯--帮助--内疚--赞叹--惆怅

参考答案:1.B 2.A 3.D

第5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江 南 雨 巷

董滇宁

①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是啊!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辩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

②轻轻地走入小巷。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棱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

③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纤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④空气中浸透着静谧。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灰白色的墙面在班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

⑤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铺内,几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捶,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象„„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

⑥雨停了。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风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眼前的小巷变的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犹为的澄净。

⑦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是否是从王谢堂下飞出的那只?可还能在这物是人非之外,辩识出你的故居吗?

⑧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扶拦上的雨滴落入水中,荡起一层层的涟漪。在繁华与颓废之间,吹箫女子的面庞有了几多的改变?碧波还聚而来的,不是那提着油纸伞的栗色长发,却是那伤心桥下的惊鸿艳影。

⑨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寥落的水泡,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街市这头袭来一阵强流,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宇,嘈杂与躁动在这个节界中无限延伸!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一座小桥,两方天地,是两势对立下的无奈疏离,也是历史白描地书写下的自然并存!是也罢,不是也罢,小巷犹在,而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

⑩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

1. “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下列句子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雨后的江南小巷让人心绪宁静,心境平 和,让人暂离现实的纷繁,暂脱尘世烦扰。

B.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

C.是历史白描地书写下的自然并存!

D.眼前的小巷变的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犹为的澄净。

2. 作者写井边“姑娘的影像”“似乎”出现又消失的用意,下列选项中错误的( )

A.展现江南小巷独有的风情、特殊的韵致;

B.体现历史的沧桑感;

C.幽雅恬静、古老生动。

D.小巷给人虚幻感。

3.第⑨段与上文构成什么关系,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比喻

B.反衬

C.对比

D.拟人

参考答案:1、A 2、C 3、C

第6篇:

不朽的失眠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划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剌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风。

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已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并且眼睁睁地看自已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张继,睡不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地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的他。(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而后,是他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已验伤,有何不可?

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鸟啼,粗嗄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

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贴缀他惨淡少年的容颜。

江上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的,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然而,能辛苦工作。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福气去睡眠的一个。

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钟声。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庙敲“夜半钟”,用以惊世。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钟声那么美丽,但钟声自已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既然失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枫桥夜泊”四字。然后,就把其余二十八字“照抄”下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

一千二百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去的那纸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哈!谁管他是谁?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

1.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文以第三人称叙事,故事定位在张继落榜之后,以时间为序,按“落榜--离京--夜泊姑苏--失眠--创作诗篇”的过程展开故事情节。

B. 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真实地再现了张继当年的生活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张继处境的惋惜之情。

C. 文中以微火终其一生都不曾“华美灿烂”暗指张继因不曾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佳作而产生的遗憾。

D. 文中画线处“照抄”一词的含意是:那二十八个字在他心底已像白墙上的黑字一样分明凸显。

E. 文中的“不朽”不仅指那场“失眠”,也指“失眠”所引发的创作欲望,这是一种生活的体验,是这人类智慧与情感的结晶。

2. 文章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在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喻

B.反衬

C.对比

D.拟人

3. 文章第四段只有四个字“船行似风”,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承前启后

B.通感

C.对比

D.过渡作用

参考答案:1、答: B C 2、答:C 3、答:D

二、古代诗文阅读

第1篇 (一)文言文阅读(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气质淳厚。汉乾祐中,为成德军牙将。节帅武行德见其端悫①,指谓左右曰:“此远大器,非常流也。”蒲帅王仁镐以彬帝戚,尤加礼遇。彬执礼益恭,公府燕集,端简终日,未尝旁视。仁镐谓从事曰:“老夫自谓夙夜匪懈,及见监军矜严,始觉己之散率也。”

显德三年,改潼关监军,迁西上阁门使。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②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世宗强还之,彬始拜赐,悉以分遗亲旧而不留一钱。出为晋州兵马都监。一日,与主帅暨宾从环坐于野,会邻道守将走价③驰书来诣,使者素不识彬,潜问人曰:“孰为曹监军?”有指彬以示之,使人以为绐己,笑曰:“岂有国戚近臣,而衣弋绨袍,坐素胡床者乎?”审视之方信。

二年冬,伐蜀,诏以刘光毅为归州行营前军副部署,彬为都监。峡中郡县悉下,诸将咸欲屠城以逞其欲,彬独申令戢下,所至悦服。上闻,降诏褒之。两川平,全斌等昼夜宴饮,不恤军士,部下渔夺无已,蜀人苦之。彬屡请旋师,全斌等不从。俄而全师雄等构乱,拥众十万,彬复与光毅破之于新繁,卒平蜀乱。

时诸将多取子女玉帛,彬橐中唯图书、衣衾而已。及还,上尽得其状,以全斌等属吏。谓彬清介廉谨,授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彬入见,辞曰:“征西将士俱得罪,臣独受赏,恐无以示劝。”上曰:“卿有茂功,又不矜伐,设有微累,仁赡④等岂惜言哉?惩劝国之常典,可无让。”

彬性仁敬和厚,在朝廷未尝忤旨,亦未尝言人过失。伐二国,秋毫无所取。位兼将相,不以等威自异。遇士夫于途,必引车避之。不名下吏,每白事,必冠而后见。

(节选自《宋史•曹彬传》)

【注】①端悫:正直诚实。②私觌:私下相见。觌:相见,面见。③价:传送东西或信息的中间人。④仁赡:人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公府燕集 燕:通“宴”,宴会。

B.卿有茂功,又不矜伐 矜:矜持。

C.使人以为绐己 绐:欺骗、哄骗。

D.此远大器,非常流也 流:流派,派别,这里指类,辈。

答案:B。

矜:夸耀。

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够表现曹彬廉洁自律的一组是(3分)( )

①端简终日,未尝旁视

②伐二国,秋毫无所取

③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

④诏以刘光毅为归州行营前军副部署,彬为都监

⑤时诸将多取子女玉帛,彬橐中唯图书、衣衾而已

⑥彬复与光毅破之于新繁,卒平蜀乱

A.②③⑤ B.③⑤⑥ C.①②④ D.②③⑥

答案:A。

①表现曹彬遵守礼节恭谨;

④只是陈述作战前的部署;

⑥表现的是曹彬的战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节帅武行德看出曹彬不同于常人,对身边的人说他富有大能耐,后来伐蜀之中果然体现出来。

B.曹彬虽然是国戚近臣,但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衣着朴素,不讲究穿戴用具。

C.曹彬率军伐蜀。攻下峡中郡县后,其他将领都想屠杀城中的百姓逞威,只有曹彬严令部下加以制止,因此所到之处无不心悦诚服。

D.征西作战获胜回来以后,皇帝奖赏各位将领,曹彬却婉言推辞了。

答案:D。(皇帝奖赏的只是曹彬一个人,其他将领获罪)

4.“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在下列选项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后来(曹彬)说:“我再一直拒绝接受它们,就是在追求虚名了。”于是就接受了并做好登记带回来,(把这些东西)全都交给了朝廷。

B.(曹彬)在路上遇到士大夫,一定掉转车子给他让路。不对部下官吏直呼姓名,每当要说事情,一定戴好帽子然后接见。

C. 曹彬率军伐蜀。攻下峡中郡县后,其他将领都想屠杀城中的百姓逞威,只有曹彬严令部下加以制止,因此所到之处无不心悦诚服。

D. 曹彬虽然是国戚近臣,但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衣着朴素,不讲究穿戴用具。

答案: A

第2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8分,每小题2分)

末帝①遣鄂屯兵魏县。庄宗②入魏,鄩以为晋兵悉从庄宗赴魏,而太原可袭,乃结草为人,执以旗帜,以驴负之往来城上,而潜军出黄泽关袭太原。晋兵望梁垒旗帜往来,不知其

去也,以故不追。鄂至乐平,遇雨,不克进而旋,急趋临清,争魏积粟,而周德威已先至,鄩乃屯于莘县,筑甬道及河以馈军。

久之,末帝以书责鄂日:“阃外③之事全付将军,河朔诸州一旦沦没,今仓储已竭,飞挽④不充,将军与国同心,宜思良画!”鄩报日:“晋兵甚锐,未可击,宜待之。”末帝复遣问鄩必胜之策,鄩日:“臣无奇术,请人给米十斛,米尽则敌破矣!”末帝大怒,诮鄩日:“将军蓄米,将疗饥乎?将破敌乎?”乃遣使者监督其军。鄩召诸将谋日:“主上深居禁中,与白面儿⑤谋,必败人事。今敌盛,未可轻动,诸君以为如何?”诸将皆欲战,鄩乃悉召诸将坐之军门,人以河水一杯饮之,诸将莫测,或饮或辞。鄩日:“一杯之难犹若此,滔滔河流可尽乎?”诸将皆失色。

是时,庄宗在魏,数以劲兵压鄩营,鄩不肯出,而末帝又数促鄩,使出战。庄宗与诸将谋曰:“刘鄩学《六韬》,喜以机变用兵,本欲示弱以袭我,今其见迫,必求速战。”乃声言归太原,命符存审守魏,阳为西归,而潜兵贝州。鄩果报末帝日:“晋王西归,魏无备,可击。”乃以兵万人攻魏城东,庄宗自贝州返趋击之。鄩忽见晋军;惊日:“晋王在此邪!”庄宗与符存审为两方阵夹之,鄩为圆阵以御晋人。兵再合,鄩大败,南奔。

朱友谦叛,陷同州,末帝以鄩为河东道招讨使,行次陕州,鄩为书以招友谦,友谦不报,留月余待之。尹皓、段凝等素恶鄩,乃谮之,以为鄩与友谦亲家,故其逗留以养贼。及兵败,诏归洛⑥,鸩杀之。

(摘编自《旧五代史•梁书•刘鄩传》)

【注】①末帝:指朱友贞,后梁皇帝,帝号末帝。②庄宗:指李存勖,晋王李克用的长子,后唐王朝的建立者。③阃外:城外。④飞挽:指迅速运送粮草。⑤白面儿:白面书生。⑥洛:洛阳。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克进而旋 克:攻克

B.诮鄩日 诮:责备

C.阳为西归 阳:通“佯”,假装

D.行次陕州 次:驻扎

2.下列四组中,全都直接体现刘鄩“机变用兵”的一组是(3分)

①乃结草为人,执以旗帜,以驴负之往来城上

②晋兵甚锐,未可击,宜待之

③主上深居禁中,与白面儿谋,必败人事

④庄宗在魏,数以劲兵压鄩营,鄩不肯出

⑤乃声言归太原,命符存审守魏

⑥乃以兵万人攻魏城东

A.①⑤⑥ B.①②④ C.③④⑥ D.②③⑤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鄩善于用兵,得知庄宗带兵到魏县,便用计迷惑晋兵,暗中率军奔袭太原。

B.末帝十分信任刘鄩,把城外的事全都托付给他,并交代他要及早谋划良策。

C.末帝催刘鄩出兵,刘鄩认为晋兵士气旺盛,极力劝说众将应耐心等待时机。

D.庄宗知道刘鄩陷入困境,便设计引他出兵魏县,然后与符存审夹击把他打败。

4.“及兵败,诏归洛,鸩杀之。”在下列选项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后来(曹彬)说:“我再一直拒绝接受它们,就是在追求虚名了。”于是就接受了并做好登记带回来,(把这些东西)全都交给了朝廷。

B.(曹彬)在路上遇到士大夫,一定掉转车子给他让路。不对部下官吏直呼姓名,每当要说事情,一定戴好帽子然后接见。

C. 曹彬率军伐蜀。攻下峡中郡县后,其他将领都想屠杀城中的百姓逞威,只有曹彬严令部下加以制止,因此所到之处无不心悦诚服。

D. 等到打了败战,皇帝下诏让他回了洛阳,用毒酒杀了他

参考答案:

1、A(能够)

2、B ( ③ 是刘鄩对末帝指责的看法;⑤是庄宗的计谋;⑥是刘鄩中计,带兵攻魏。

3、B “末帝十分信任刘鄩”有误,原文第二段的相关内容表现的是末帝对刘鄩的不满和责备,这恰恰说明末帝对并不十分信任刘鄩。

4、D

第3篇:文言文阅读(8分,每小题2分)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1 .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

A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计:考虑

B .老臣贱息舒祺。息:儿子

C .而臣衰,窃爱怜之。怜:怜悯,同情

D .念悲其远也。念:感到悲伤

2 . 下列“之”字与例句中“之”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媪之送燕后也

A . 持其踵为之泣。 B .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3 R# B# d) \7 O8 G( T T1 A1 e

C . 夫晋,何厌之有3 h0 ?: Z% D- A4 T D . 父母之爱子

3 .下列“故”字,与“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一句中“故”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故愿望见太后。 B . 既克,公问其故3 R# B# d) \7 O8 G( T T1 A1 e

C .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 h0 ?: Z% D- A4 T D . 桓侯故使人问之

4 . 与选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 . 左师公请求太后,让其少子补黑衣之数,其目的是以此为话题,委婉劝谏太后。

B . 左师触龙认为赵太后爱燕后胜过爱长安君。4 P9 e! G: c3 V$ \. X) K) [

C . 左师触龙认为,为子女作长远打算才是真正地爱护自己的子女。( `/ ]- Z( U# O. ^- [* e, a9 V

D . 燕后远嫁,赵后思念她,每次祭祀时,赵后必为她祈祷,保佑她不被送回来。左师认为这才是真正为子女作长远打算。

参考答案:1、C 2、D 3、A 4、B

第4篇:文言文阅读(8分,每小题2分)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对下列语句中抽出来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郑既知亡矣 既:已经 B.将焉取之 之:指代土地

C.又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何厌之有 厌:厌烦

2.下面句子中加波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动词。认为 B.敢以烦执事 以:介词。用,拿。,

C.焉用亡郑以陪邻 焉:代词。怎么。 D.将焉取之 焉:代词。哪里。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一句中加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请客的主人 行装 B.宴请的客人 行装

C.宴请的客人 使者 D.招待过客的主人 使者

4.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事。

B.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郑国对秦是会有好处的。

C.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筑墙拒守。

D.如让晋占领了郑,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力,势必危及秦的安全,这种损秦肥晋的作法,实不足取。

参考答案:1、C 2、A 3、D 4、A

第5篇 文言文阅读(8分,每小题2分)

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大祖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

1.文中的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例:此言甚善

A.善良 B.好 C.完善 D.善于

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随从另外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B.随从交替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C.随从另外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D.随从交替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3.太祖( )的神情和( )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用原文词语回答)。在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喜、赐

B.快、明

C.赐、币

D.喜、言

4.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赞扬太祖躬行节俭

B.表明对太祖的忠心

C.希望太祖始终节俭

D.暗示太祖给予奖赏

参考答案:1.B 2.B 3.A 4.C

第6篇 (一)文言文阅读(8分,每小题2分)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1.下列加点的词恰当的解释是(B)

日月广明之道

A.道路 B.道理 C.引导 D.方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顶是( D )

A.乃博览群籍 凡三往,乃见 B.以《易》为宗 虽不能察,必以情

C.忽于眠中 皆朝于齐 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 实是欲界之仙都

3.文中吕蒙的好学休现在( )和( )。在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 )。

A. 博览群书和梦中诵书

B. 责任心和耐心

C. 秉烛夜读和爱心

D. 知道感谢和学会拒绝

4.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B.众人坐着榔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参考答案:1、 B 2.D 3.A 4.C

(二)古代诗歌阅读(4分,每小题2分)

第1篇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每题2分)。

月 夕

陆游

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

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村深无漏鼓,鹤唳报三更。

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由视觉到听觉,由静到动,以动衬静

B.首联从视角角度写明月满庭院,颔联从听觉角度写风吹竹子似乎是下雪般的声音,

C.两联共同渲染庭满落雪、月明风清的宁谧、安闲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D. 知道感谢和学会拒绝

2.下列关于尾联在表达上的作用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颈联体现出是月夜中物我两忘、内心澄澈的精神境界。

B. 前两联中的明月、风入竹子等景象刻画了出空灵环境

C. 秉烛夜读和爱心

D.颈联用“肝肺清”直抒胸臆,尾联用“鹤戾”写环境的幽寂衬托内心的明净

参考答案:1、D 2、C

第2篇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 2题。

下方山【注】

【南朝•梁】 何逊

寒鸟树间响,落星川际浮。

繁霜白晓岸,苦雾黑晨流。

鳞鳞逆去水,弥弥急还舟。

望乡行复立,瞻途近更修。

谁能百里地,萦绕千端愁?

【注】方山:六朝时渡口。

1.关于诗歌三、四句中“白”“黑”两字的使用有何妙处,在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白”写出遍地繁霜使早晨的河岸变白,凸显霜重

B. 隐含着作者内心的快乐。

C. “黑”写出浓重的雾气使河流变得黑沉沉,凸显雾之浓。

D. 黑白对比鲜明,营造一种凄清的氛围,

2.下列选项中关于诗的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诗歌前四句借景抒情,表达内心沉重之情;

B.沉重——急切——情怯(心情矛盾)

C. 五、六句写诗人逆水而上,匆匆返家的急切之情;后四句抒发离家越近,反觉得路途漫长,愁肠百转之情。

D. 写思乡之情。

参考答案: 1.B; 2.D

第3篇

绝 句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1.下列选项中关于诗歌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气势不凡

B.光彩夺目

C.云气缭绕

D.雄奇绚丽

2.本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2分)

A.比喻、拟人

B.对比、反衬

C.夸张、象征

D.夸张、比喻

参考答案:1、D

2、D(①夸张,如“万丈红泉落”的“万丈”,突出了瀑布的气势不凡;②比喻,如“日照虹霓似”,将阳光下的瀑布喻为天上的虹霓,突出了瀑布的神采。)

第4篇 鉴赏下列两首诗,完成1——2题。

题乌江亭 夏日绝句

(杜牧) (李清照)

胜败兵家事不期, 生当做人杰,

包羞忍耻是男儿。 死亦为鬼雄。

江东子弟多才俊, 至今思项羽,

卷土重来未可知。 不肯过江东。

1.下列对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

B.“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

C.“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振旗鼓,是大有可为的。

D.“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

2.对两首诗的鉴赏,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A.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否定态度。

B.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肯定态度。

C.李清照充分肯定项羽的英雄气节,赞扬项羽的高风亮节。

D.李清照诗与杜牧诗,对项羽的看法是迥然不同的,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态度。

参考答案:1、B 2、B

第5篇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快乐

B.伤感

C.痛苦

D.无奈

2、本诗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客中久滞的孤单

B.思乡思家的怅惘

C.与亲人团聚的喜悦

D.年华渐老的感伤

参考答案:1、A ;2、C

第6篇 古代诗歌阅读(4分,每小题2分)

金陵怀古

王硅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1、诗中描写了景物的作用是什么,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渲染气氛

B.光彩夺目

C.融情于景

D.情景交融

2、诗中表达“凄凉”的内容中错误一项是( )

A.用别渚孤鸟、数帆归舟,晚风劲吹等意象,营造了凄凉的意境。

B.尾联直抒胸臆,表达凄凉心境。

C. 用红叶凋零,寒云阴沉、楼阁昏暗等意象,营造了凄凉的意境。

D.情景交融

参考答案:1、B 2、D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第1篇

1、李商隐《乐原游》______________,只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 (2分)

2、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2分)

3、杜牧《泊秦淮》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2分)

4、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2分)

第2篇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2分)

2、《登幽州台歌》陈子昂,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念天地之悠悠)(2分)

3、李白《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2分)

4、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_____________。(天若有情天亦老)(2分)

第3 篇

1、 _____________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2、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3、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答案:1、温故而知新。

2、在乎山水之间也。

3、浅草才能没马蹄。

4、感时花溅泪。

第4篇

1、红豆生南国,____________(。王维《相思》

2、()____________,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二首》

3、_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4、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参考答案:

1、春来发几枝

2、(身无彩凤双飞翼)

3、(两情若是久长时)

4、(悠然见南山)

第5篇

1、(李煜《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 。(2分)

2、(柳永《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 。(2分)

3、(白居易《琵琶行》 )____________ ,相逢何必曾相识。 (2分)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人生如梦,____________ 。 (2分)

参考答案:

1、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同是天涯沦落人

4、一尊还酹江月

第6篇

1、(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 。 (2分)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 。(2分)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____ 。(2分)

4、沁园春•长沙》) 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 。 (2分)

参考答案:1、杨柳岸晓风残月

2、知来者之可追

3、水随天去秋无际

4、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1篇 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遥远的岛

(芬兰)别卡宁

在天气晴和的日子,辽阔的水面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一个孤独的小岛;打从汉奈斯和别卡记事的时候,他们就总是对那个小岛怀着永不减退的兴趣。

岛上密密层层长着一片茂密的、异常高大的松林,因此小岛宛若一束绝妙的花束,插在一望无垠的大海花瓶里。它从早到晚一直沐浴在阳光之中。当太阳的巨轮在东方天际刚一露头,这一瞬间,阳光就已经在爱抚小岛上那些参天大树的树梢了;而当红日西沉的时候,它又仿佛依依惜别,用熊熊燃烧着的余晖把那些树梢染得红艳艳的。风和暴雨在小岛上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加猖獗,不管风从哪边吹来,无依无靠的小岛总是怀着快乐而轻信的态度迎接它。每当风暴大作,海浪撞击着岸边的岩石,浪花四溅,几乎一直飞上松树梢头。风在浓密的树冠间狂暴、凶狠地猖狂肆虐。阴雨的时候,小岛仿佛裹在一片灰蒙蒙的雾幕里,看起来神秘得像一个谜。

“真有意思,在近处它像什么样呢?”两个孩子多次互相询问。

他们竭力想探听小岛上的情况,常常向父亲提出一连串无穷无尽的问题,然而得到的却只是一些很简短的回答。小岛实在是太没有价值了,怎么能引起一个成年男人的兴趣呢。

不过孩子们从远处用自己的眼睛眺望着小岛,他们决不能相信,它是像父亲所断言的那样索然无味。他们从前就已发现,世界上有不少事物,它们的美不能打动父亲的心。

孩子们的思想里片刻也忘不了这个小岛,而且有一天他们觉得:他们简直是非到那儿去一趟不可了——这是不足为奇的。

不过怎么去呢?路很远,父亲极其严格地禁止孩子们用船,他们也不敢违抗他的禁令。那么怎么办呢?因为要到那个小岛,只能从海上去——坐船或者是从冰上走过去。这么说,没有任何旁的办法了——得等到冬天。

这期待已久的日子、实现理想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两个孩子用由于急不可耐而发抖的手拿出了滑雪板偷偷地上路了,他们的心在战栗。冷彻骨髓的一月的寒风刺痛他们的面颊,使他们感到像火烧似的。遥远的太阳的寒光照得人眼花,可是毫无暖意。滑雪板滑得很顺利,孩子们看到前面就是在寒冷的闪光中变化万千的目的地,于是越来越鼓足劲头,继续向前滑去。他们所有的念头、所有的思想都集中到了那个奇迹的岛上,而随着每一次挥动滑雪杖,它离他们就越来越近了。

他们曾那样日夜梦想的奇遇,千百万令人头晕目眩的童话中的奇遇.——当他们的脚踏上小岛的那一瞬间,这一切就都要实现了!所有他们读过的童话,所有他们梦想过的奇迹,千千万万的童话和奇迹,今天一定都会成为现实。他们的嘴笑得闭不拢,眼睛也向风,向太阳和灿烂发光的雪面冰凌微笑着,他们忘记了世界上的一切,只除了一点:今天是他们的节日,滑雪板正带着他们向遥远的小岛飞驰。

当太阳的最后一束光线在遥远的小岛上逐渐熄灭的时候,孩子们回来了。他们回来的时候十分疲倦,神情严肃。在他们那少年人的心里带回了一个可怕的生活的秘密。他们的思想里再没有任何关于奇遇的想法。他们的心里再没有任何希望。他们已经不再向小岛眺望了,虽然在深红色的夕照中,岛上寒冷的闪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耀眼夺目。他们不再眺望了,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真实情况,赤裸裸的、阴郁而令人痛苦的真实:遥远的神话般的小岛原来只不过是一片不成样子的可怜的荒野,遍地砾石,遍地都是暴风雨遗留下的痕迹。那儿只有普通的泥土和石头,最常见的石头和泥土——和他们的脚每天踩着的泥土完全一样,甚至还要差一些,更加粗糙,更加贫瘠。岛上的树林里也是一些最普通的树木,最常见的松树,高大的褐色树干耸立在乱石之间,生着弯曲的、被暴风雨折断的树枝。

不,他们再也不想看那个小岛了,无论是今天,还是旁的日子——永远,纵令生活突然变得千百倍阴郁,枯燥无味和毫无意义。

这天晚上,他们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他们伤心地痛哭,不能回答自己,为什么他们这么难过,为什么睡梦不肯来临。

(选自《现代世界短篇小说选》)

1.下列关于两个小孩的心理变化过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3 分)

A. 好奇(憧憬)

B. 执着(信念)

C. 忧郁(伤感)

D. 失望(痛苦)

参考答案:答:C

2.下列选项中,关于“轻信”的说法正确的是( ) (3分)

A. 不管风从哪边吹来,无依无靠的小岛总是怀着快乐而轻信的态度迎接它。

B. 原意指轻易相信。这里指小岛快乐地迎接暴风雨的到来,将此作为对自己的又一次洗礼,拟人化地写出了小岛面对暴风雨挑战时的那种快乐与坚强。

C. 这天晚上,他们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

D. 孩子们从小岛回来后极度的失望与痛苦,因害怕受家长责骂和可能成为笑柄而不愿将它们表露出来。

参考答案:B

3.下列对 “遥远的岛”的理解正确的是( )。(3 分)

A. 文章运用第二人称,显得亲切、自然,更能引起读者对生命的思考。

B. 字面意思是指水面上那座孤独的小岛,实质上寓意孩子遥远的并未实现的梦想.

C. “知识”指体现传统西方思想的知识。作者认为,有了进化论,并不妨碍人类在探索世界客观规律、感受自然美的同时,保持对神应有的敬畏。

D.作者认为,虽然有神论在当时仍占统治地位,仍然可以怀疑它;尽管进化论在当时还不为人们普遍赞同,仍然需要坚持。

参考答案: 答:B

4.指出第二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正确的是( )。(3 分)

A. 比喻、拟人

B. 对比、反衬

C. 夸张、比喻

D. 通感、象征

参考答案: 答:A

第2篇: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活着

余 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夏季刚刚来到。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叶子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去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家里五口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第二年,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有个很大的牛市场。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转着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想想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滩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人说: “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你说什么?”我说:“我要买这牛。”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你数一数。”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你当真要买?”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人说:“你数数钱。”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不数了,你拉走吧。”

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今天合算,今天合算。”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亲热得很。我对它说:“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你当爹来养着的。”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福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我们是“两个老不死”。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像,我嘿嘿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是牛了。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节选自余华《活着》,有删改)

1.小说中老人与牛的形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4分)

A. 老迈年高

B. 饱尝活着的痛苦和艰辛

C. 表现乐观

D. 表现出生命的韧性

参考答案:C

2. “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关于这句的表现手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分)

A. 拟人

B. 比喻

C. 细节描写

D. 夸张

参考答案B

3.下列关于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错误的是( )。(4分)

A. 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

B. 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

C. 表现乐观、向上的精神

D. 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

参考答案C

4、.下列关于以 “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的说法错误的是( )。(6分)

A. “活着”概括了老人、老牛的生存状态;

B. 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

C. 让读者体味“活着”的滋味;

D. 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

参考答案:B

第3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狼外婆”

佚名

十岁那年,我还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父亲是科研所的高级工程师,母亲是大企业的部门经理,我是他们的心肝宝贝。可是一夜间,我从天堂跌到了地狱——父母因飞机失事双双遇难。几天后,一个五十岁左右恶鬼般的老太太来到我家,姥姥和姥爷让我叫她“奶奶”。看到这个老太太,我有些害怕,她简直像极了童话故事中那个狼外婆。

几天后,姥姥带着姨妈和舅舅,指挥搬运公司的工人对我家进行大扫荡,只留下了我的衣服。“狼外婆”一声不吭,搂着我冷冷地站在一边。可当姥姥凶狠地跟她要房契,舅舅和姨妈用狼一般的眼睛瞪着她时,她冲进厨房,拿着菜刀,凶悍地叫骂起来。姥姥、姨妈和舅舅们在骂声中走了。“狼外婆”扔下菜刀,狠狠地吐了口唾沫:“狼!”

辗转跟着她来到农村二叔家,一个小姐姐躲在门后,仔细地打量着我。后来我知道她是二叔的女儿,叫“丫丫”。二叔毕恭毕敬地端来一碗凉开水,她一口气喝光,抹抹嘴,朝二叔瞪起眼睛:“听着,这就是你亲侄女小小,她爹妈死了,咱要拉扯她,听见了吗?”

“哼!羊腿能安到狗身上?”一个面目凶狠的年轻人小声嘟囔。丫丫悄声告诉我,这是三叔。我害怕地看着三叔,真担心他把我赶出去。

我来到她住的偏房。屋子很简陋,四面墙黑黑的。房间里只有一张破桌子和一个看不出颜色的柜子,柜子还上了锁。

我把父母和我的合影拿出来,一边擦一边掉泪。她看到了,突然抢过去,从裤腰上解下钥匙,打开柜子,把照片扔了进去。我恨透了她,我发誓:长大了,一定要离开她。

我想父母,经常夜里偷着哭。看看父母的照片成了我的奢望。有一次,趁她换下裤子到外面做活,我从她的裤子上解下钥匙,悄悄打开柜子。她旋风般冲进屋子,推我一掌,狠狠关上了柜子。二叔发怒了:“妈,小小还是个孩子,你咋就不能疼疼她?”面对二叔的怒火,她忧伤地看着我。

周末傍晚,我回家一进门,就听到她凶狠的骂声:“滚!我没钱!”三叔站在院子里,怒气冲冲:“谁不知你把小小家的财产独吞了?那房子就值几十万!你还说没钱?大哥不是你儿子,她也不是你的亲孙女,我可是你的亲儿子……”“狼外婆”站在偏房中间,手哆嗦着,想卷烟却卷不上。看到我,她眼睛亮了一下:“你要像你老子那样有出息!听见没?”

高考结束,丫丫考上本省的普通大学,我考取了我家那座城市的重点大学。二叔跑了好多家亲戚才凑齐丫丫的学费,可我的学费却没着落。报到的日期临近了。那天傍晚,村里停电,“狼外婆”坐在炕上抽烟,我坐在桌前,看着录取通知书,眼泪悄悄地落下。我慢慢把录取通知书凑到蜡烛前,“狼外婆”见状光着脚疯了般猛然跳下炕,抢过录取通知书,打开柜子,把录取通知书丢到柜子里,锁上。

第二天早晨,二叔和三叔送丫丫上大学。他们一走,“狼外婆”就掀开我的被子,语调紧张:“小小,快起来!快!”我晕头转向地被她拉扯着上了汽车。

狼外婆”带我回到了以前的家。打开房门,我愣住了:屋里的家具全是新的。我不明白地看着她。她拿出一个存折:“你爷爷死了,留下话,让我供你爸上大学。你爸有良心,上班后每年都给我寄钱。我把钱都留下来。那年你爸妈死后,我拼命留下这房子。每年你二叔都来一趟,就是为你收房租。”她把存折交到我的手里,从包里拿出我们一家三口的照片,细心地摆放到原来的位置。

“奶奶!”我扑进她的怀里,缓缓地跪下,泪流满面……

(节选自《哲思》,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3分)

A.“我”眼中的奶奶曾是“狼外婆”,而“狼外婆”将“我”姥姥等人称为“狼”,作者运用比喻表现“狼外婆”和姥姥等人人性的泯灭。

B.“狼外婆”被三叔要钱的无情言行气得手直哆嗦,当她看到“我”时眼睛却亮了一下,她把对三叔的气愤化为对“我”的期待。

C.“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狼外婆”却不告诉“我”可以去报到上学,而是装出没有钱的样子,这显示了她的内心矛盾。

D.“狼外婆”将“我”与父母一家三口的合影细心地摆在了原来的位置上,显示她对以前阻止“我”看此合影的行为有所悔悟。

E.作品以“我”的视角,展示“狼外婆”难以令人理解的言行,表达了“我”对“狼外婆”的惧怕、憎恨乃至最终领悟其爱的感激。

2.关于文中的“狼外婆”有哪些奇特的行为错误的是( )。(2分)

A. “我”的姥姥等凶狠地要房契时,“狼外婆”凶悍地拿起菜刀叫骂着将他们吓跑。

B. 她两次将父母和“我”的合影抢过去并锁进柜子。

C.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

D. 她暗中为“我”布置好父母留下的房屋并将多年积攒的钱交给“我”。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3分)

A. 制造悬念

B. 使读者牵挂“我”以后的命运

C. 前文中她对“我”的粗暴与后文中对“我”的关爱形成对比

D. 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3分)

A. 面对“我”姥姥家的人来洗劫财物,“狼外婆”一声不吭;但被逼要房契时,却冲进厨房拿起菜刀,形象地展现了她的忍忍和凶悍。

B. “狼外婆”麻利地伺候“我”,对“我”的训斥和谩骂,以及护卫似地搂着“我”,点明她爱的奇特方式。

C. 艺术表现上,运用对比和动作、语言描写,生动刻画“狼外婆”的形象。

D.运用象征手法

答案: 1.BE 2.C 3.D 4.D

第4篇: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峡谷 阿城

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粘汗。峡口处,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靠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慢慢就看出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骑手走近柜台,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到柜里。

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手指扇一样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

一刻功夫,一碗肉已不见。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节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

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

阳光已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布旗上下扭着动。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 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肥汉“梦一样呆着”,是被骑手喝酒吃肉时的气概,以及酒后不同寻常的动作和表情所震撼,“呆”突出了肥汉的性格特征

B. 小说以“我”的耳闻目睹为线索,描写神奇的峡谷与质朴的边民,观察细致,笔法老练,用语奇崛,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C. 小说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经常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D. 由于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的辉煌成绩和完成抗战时期运输任务的卓越贡献,卢作孚不仅受到时人的称赞,也一直为后人所推重。

2.小说中几次写到鹰?( )

A五次 B二次

C四次 D三次

3.下列描述小说中“骑手”的性情,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拘生活小节,粗犷而有野性。

B. 相貌不凡,身体强壮,肌肉结实,有着质朴自然的力与美。

C. 一人一骑,独行于峡谷中,虽山路崎岖,但因骑术高超而从容沉稳。

D. 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

4. 4. 下列选项中,关于小说内容错误的是( )

A. 由于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的辉煌成绩和完成抗战时期运输任务的卓越贡献,卢作孚不仅受到时人的称赞,也一直为后人所推重。

B. 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与骑手一样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所以峡谷的描写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

C. 从形象塑造上看,峡谷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所以峡谷的描写对塑造骑手形象、表现骑手性格起着关键作用;

D. 从艺术表现上看,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融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为比照映衬,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1、B 2、D 3、A 4、A

第5篇

花篮里花儿香

查房的时候,曹医生又提着一篮鲜花,跟前几天一样,顺手放在窗台上。这时候,早晨的阳光正好透过窗纱照过来,照得花枝微颤。

曹医生将手插进白大褂的衣兜里,摸出听诊器挂在脖子上,笑盈盈地弓着腰伏在我爸爸耳边问:“聂大爷,今天感觉怎样?”一直闭着眼睛的爸爸浅浅地睁一条缝,稍后说了两个字:难受。接着又把眼睛闭上。

曹医生将听诊器塞到耳朵里,另一端在爸爸的肚皮上移动,问这儿疼不那儿疼不,爸爸的回答均是两个字:难受。

曹医生走后,爸爸依旧闭着眼,斩钉截铁地说了两个字:拿走。

我心领神会,将花篮挪出爸爸的视线。

爸爸不喜欢鲜花。平日里爸爸在花盆里栽种的是韭菜菠菜之类,他甚至用花盆种地瓜也不养花。他说养花最浪费人的感情,浇一季的水看不两天就没了,是最不中用的事儿。爸爸还说鲜花最没个性,恋爱结婚生孩子生病都送鲜花,人死了还得被花包围着,从不讲究个喜怒哀乐,一副同样的面孔出现在迥然不同的场合。

从爸爸生病,病房里就没断过鲜花。光那些宾朋好友就够受的了,偏偏碰上个曹医生,执著地每天送一篮鲜花。

刚把花安置在角落里,护士端着小盘子进来了,是那个态度和长相都甜美的小刘护士。该挂吊瓶了。我一边询问今天用的什么药,一边看着纤纤玉手熟练地操作。接着一位穿淡蓝色衣服的护士进来送每日清单,这是昨天的支出:4080.32元。我扫了一眼顺手将清单塞进床头柜的抽屉里。反正花多少钱不用我这个当儿子的掏。爸爸是离休老革命,药费全报。所有我能做的除了服侍吃喝拉撒就是每天将那些鲜花处理掉。

小刘护士调好了点滴的速度,用大眼睛递过来一个微笑,我刚打算把花篮送给她作为回报,曹医生又到。

曹医生依旧笑盈盈的,依旧弓着腰伏在爸爸耳边:“聂大爷,根据您老人家的情况,今天给您换个方儿。”

这时候护士长进来了,满脸的无奈:“曹主任,14床的老太太没药了,让她续费,他儿子问能不能先用药,钱他回家筹备。”曹主任的脸“呱嗒”一下拉下来,将护士长叫到门口压低嗓音说:“废话!出院!”

曹主任只用四个字就处理了护士长看来很棘手的事。

护士长走了,笑容重新回到曹医生的脸上,曹医生竖起她修长的食指:“聂大爷,今天给您换个方儿,加一个血浆。这东西缺着呢。”爸爸无语,只有花篮里的花儿独自吐着芬芳。

我盯着那些花,康乃馨、百合、非洲菊、富贵竹,中间一朵红牡丹争奇斗艳,艳得失真,用手摸摸,果然,被众鲜花包围着的是朵绢牡丹!我说呢,深秋里怎会有自然开放的牡丹花?有也是花妖。

待到小刘护士来换瓶的时候,不等她递给我微笑,我就让她把花篮提走了。可那枝绢做的红牡丹被我留了下来,刚好插在窗台上空着的石膏花瓶里。

寂寞的空花瓶一天天热闹起来,爸爸的病却不见一丝儿好转。

……

阳光依旧,花儿依旧。

爸爸的生命长度却敌不过一朵绢做的牡丹。

当曹医生踩着崭新的阳光提着花篮笑盈盈地来到病房时,爸爸已经奄奄一息,他努力地睁了一下眼,然后闭上,离开了这个满是鲜花的世界。

曹医生尽情挥洒她的悲伤的时候,我在医院门口的花店里打公用电话。付费时听见老板娘吩咐正在剪花的小姑娘:“记住了,小刘再来送花,少给她十块钱。好好一篮花,把个牡丹给留下。本来这些人买花就不花自己的钱,人情白赚半道上还有小动作,下作……”

在老板娘的骂声中,我明白了这些鲜花每天都有个周转。但我还搞不清“下作”的含义以及买花不花自己的钱花谁的钱。

回到病房,曹医生早已不在。

花谁的钱?我问爸爸,爸爸无语,只有花篮里的花儿吐着芬芳。

因为有担保,过了些日子我才去结算。在护士站遇着护士长,她告诉我曹主任调走了。本来因业务量完成得好已经提了副院长,结果因账目上的事情被人举报,她才不情愿地走了。

停了一会儿,我才说:噢。

1.关于小说三次写曹医生给爸爸治病的经过的用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照应题目

B. 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

C. 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D. 对比反衬曹医生嫌贫爱富;

2.关于曹医生的形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贪婪而势利的小人

B. 是一个英雄形象

C. 是个胆小、懦弱的形象

D. 是个嫌贫爱富、满口谎言的伪君子

3.“我”在付费时听见老板娘对剪花的小姑娘的吩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 丰富故事情节,使情节发展跌宕起伏;

B. 充分揭示人物性格:虚伪、势利、利欲熏心;

C. 突出人物性格

D. 揭示主题

4.哲人说:“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越是颜色艳丽的花,越是缺乏芬芳。”下列选项中关于这句话含义错误的是( )

A. 实写,爸爸的生命已经奄奄一息,而绢做的牡丹却是长久的。

B. 虚写,爸爸的生命是朴实的,而绢做的牡丹却是艳丽而虚伪的

C. 是个胆小、懦弱的形象

D. 讽刺,作者借朴实无华的生命却敌不过虚伪而没有生命力的绢花,来讽刺当今社会人性扭曲的现实。

参考答案:

1、答:B 2、答:A 3、答:C 4、答:C(1)(2)。(3)

第6篇:

黑羊

从前有个国家,里面人人是贼。

一到傍晚,他们手持万能钥匙和遮光灯笼出门,走到邻居家里行窃。破晓时分,他们提着偷来的东西回到家里,总能发现自己家也失窃了。

他们就这样幸福地居住在一起。没有不幸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从别人那里偷东西,别人又再从别人那里偷,依次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人去第一个窃贼家行窃。该国贸易也就不可避免地是买方和卖方的双向欺骗。政府是个向臣民行窃的犯罪机构,而臣民也仅对欺骗政府感兴趣。所以日子倒也平稳,没有富人和穷人。

有一天——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总之是有个诚实人到了该地定居。到晚上,他没有携袋提灯地出门,却呆在家里抽烟读小说。

贼来了,见灯亮着,就没进去。

这样持续了有一段时间。后来他们感到有必要向他挑明一下,纵使他想什么都不做地过日子,可他没理由妨碍别人做事。他天天晚上呆在家里,这就意味着有一户人家第二天没了口粮。

诚实人感到他无力反抗这样的逻辑。从此他也像他们一样,晚上出门,次日早晨回家,但他不行窃。他是诚实的。对此,你是无能为力的。他走到远处的桥上,看河水打桥下流过。每次回家,他都会发现家里失窃了。

不到一星期,诚实人就发现自己已经一文不名了;他家徒四壁,没任何东西可吃。但这不能算不了什么,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错;不,问题是他的行为使其他人很不安。因为他让别人偷走了他的一切却不从别人那儿偷任何东西;这样总有人在黎明回家时,发现家里没被动过——那本该是由诚实人进去行窃的。不久以后,那些没有被偷过的人家发现他们比人家就富了,就不想再行窃了。更糟的是,那些跑到诚实人家里去行窃的人,总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因此他们就变穷了。

同时,富起来的那些人和诚实人一样,养成了晚上去桥上的习惯,他们也看河水打桥下流过。这样,事态就更混乱了,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在变富,也有更多的人在变穷。

现在,那些富人发现,如果他们天天去桥上,他们很快也会变穷的。他们就想:“我们雇那些穷的去替我们行窃吧。”他们签下合同,敲定了工资和如何分成。自然,他们依然是贼,依然互相欺骗。但形势表明,富人是越来越富,穷人是越来越穷。

有些人富裕得已经根本无须亲自行窃或雇人行窃就可保持富有。但一旦他们停止行窃的话,他们就会变穷,因为穷人会偷他们。因此他们又雇了穷人中的最穷者来帮助他们看守财富,以免遭穷人行窃,这就意味着要建立警察局和监狱。

因此,在那诚实人出现后没几年,人们就不再谈什么偷盗或被偷盗了,而只说穷人和富人;但他们个个都还是贼。

唯一诚实的只有开头的那个人,但他不久便死了,饿死的。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人因为无力反抗偷和被偷的荒诞逻辑,只能离开自己的家,让人偷他家的东西。

B. “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的描写表现了他处境的尴尬和内心的无奈。

C. 富起来的人学诚实人去桥上,是他们成了既得利益者之后养成的习惯,“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的描写表现了他们处境的变化和心情的愉悦。

D. 讽刺当今社会人性扭曲的现实。

2.诚实人的品性中除了诚实,还有什么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执着

B. 高洁自守

C. 不同流合污,恪守道德准则

D. 自私自利

3.“黑羊”用英语说就是“blacksheep”,意为“败家子,败类,害群之马”,这篇文章中的“黑羊”指谁,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诚实人

B. 高尚人

C. 卑鄙人

D. 小人

4.这是一篇寓言式的小说,关于它寓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讽刺现代社会的形成过程

B. 高洁自守

C. 揭示人类种种游戏规则的荒诞和脆弱

D. 文明社会需要自由、公正、宽容

参考答案: 1、答:D 2、答:D 3、答:A 4、答:B

四、实用文本阅读

第1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2分,每题3分)

达尔文的拖延

没有什么事比一些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的停滞行为更能引发人们猜测的了。罗西尼因《威廉•退尔》而达到他歌剧创作的辉煌巅峰,可是此后的30年他几乎什么也没写。多罗西•塞耶斯在名望达到顶点时却背弃了彼得•温姆西勋爵,转向笃信上帝。查尔斯•达尔文在1838年就得出了全新的进化理论,却直到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

通过历时五年乘坐贝格尔号与自然的接触,达尔文对物种固定不变的信念发生了动摇。1837年7月,他航海回来后不久,便开始记第一本关于“递变”的笔记。这时的达尔文已经确信进化的发生,他正在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进化的机制。经过最初的猜想和少数不成功的假说,他逐渐建立了他的中心观念。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1838年10月,我为了消遣,偶尔翻阅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当时我根据长期对动植物习性的观察,已经可以正确认识生存斗争。我马上联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变异会趋向于保存下来,而不利的变异将被淘汰,这一结果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达尔文早就认识到动物驯养者所做的人工选择的重要性。但是直到马尔萨斯的斗争与拥挤的观点凝练他的思想之后,他才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达尔文知道得出的是什么理论,我们不能将他的拖延归因于他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的重要性。到1844年,他写出了他的理论的基本纲要。他还向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希望她发表这些手稿。

他为什么等了21年才发表自己的理论?我们可能会把过去正常的时期错误地看作漫长的阶段,然而21年仍然是一个人正常事业的一半时间,纵然按照生活优哉游哉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标准来看,那也是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通常的科学传记是有关伟大思想家的明显错误信息的根源。这类传记往往将伟大的思想家描绘成简单、理性的机器,是凭着不懈的努力,不受任何其他事情的影响,严格按照客观材料寻觅真理的人。因此,对于达尔文等了21年的通常解释就是他的工作没有完成。他满意自己的理论,但觉得尚显单薄。他的理论只有等到汇集大量的支持材料才能发表,这需要时间。

导致达尔文推迟发表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作简单的解释,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恐惧的负面作用与增加材料的正面需要至少同样重要。然而,达尔文恐惧什么呢?他得出进化论的观点时才29岁,那时他在专业上还没有地位,不可能通过宣扬他所不能证明的一种异端学说来危及自己有前途的事业。

然而他的异端学说是什么呢?信奉进化本身就是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这还不是问题的主要部分。达尔文早年有关“递变”的笔记中可能含有问题的答案,这些笔记中包含了他所赞同但却害怕发表的一些观点,即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这远比进化本身更要异端,没有哪种观点比认为心灵只不过是大脑的产物,更能动摇西方思想中最深刻的传统了。

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不仅在于他这么久地拖延了自己的工作,还在于他故意避开公众对他理论中哲学含义的注意。他在1880年写道:“我认为直接反对基督教和有神论,对公众不会有什么影响;而伴随科学的进步逐渐启迪人类的理解力,会更好地促进思想的自由。因此我一直不写有关宗教的文章,而且我本人的工作仅仅局限于科学之内。”

然而他的工作内涵与传统的西方思想确是极大的断裂,我们很难将其纳入这种传统中。例如阿瑟•柯依斯勒之所以反对达尔文,也是基于不愿接受达尔文的唯物论,而且他还热衷于认为生命物质中含有特殊性。我承认对此我不太明白。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我们难道因为自然中的和谐不是设计的就会降低对自然美的赞赏吗?难道因为有数百亿神经元在我们的颅骨里,我们心灵的潜力就激发不了敬畏吗? (摘编自《自达尔文以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如同罗西尼和多罗西•塞耶斯等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的停滞行为一样,达尔文在得出进化理论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引发了很多猜测。

B.在创立进化论之前,为了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生物进化的机制,达尔文曾有过不少猜想,也有过一些假说,但是后来这些都被证明不能成立。

C.由于受到马尔萨斯《人口论》中斗争与拥挤观点的启发,达尔文终于确信进化的发生,认识到人工选择的重要性,并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

D.达尔文向他的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就请她帮助发表这些手稿,这说明他对自己的进化理论十分看重。

E.在作者看来,达尔文并不是一台简单、理性的机器,而是一位凭着不懈的努力,不受其他任何事情影响,严格根据客观材料追求真理的人。

(2)达尔文21年后才发表他的进化理论,原因是什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达尔文虽然满意自己的理论,但他的理论还需要汇集大量的支持材料加以证明

B.他发现进化论时才29岁,那时他还没有专业地位,担心发表他的理论会危及自己有前途的事业

C. 然而他的工作内涵与传统的西方思想确是极大的断裂,我们很难将其纳入这种传统中。

D.他的进化理论实际上就是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而这一点会动摇西方思想中最深刻的传统。

(3) “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他的“温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达尔文故意拖延发表自己的观点,是因为他认为当时发表的时机还不成熟;

B. 达尔文有意避开公众对他理论中唯物观的注意,而在当时这是比进化论本身更加异端的思想

C. 然而他的工作内涵与传统的西方思想确是极大的断裂,我们很难将其纳入这种传统中。

D. 达尔文从来不写有关宗教的文章,只把自己的工作严格局限在科学研究的框架内。

(4)下列选项中关于文章的理解和看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观点一:“疑惑”指怀疑和批判精神,“知识”指科学知识。作者认为,既要运用科学知识,又要坚持批判精神,勇于创新。

B. 达尔文有意避开公众对他理论中唯物观的注意,而在当时这是比进化论本身更加异端的思想

C. 观点二:“疑惑”指阿瑟•柯依斯勒对达尔文的反对态度,“知识”指体现传统西方思想的知识。作者认为,有了进化论,并不妨碍人类在探索世界客观规律、感受自然美的同时,保持对神应有的敬畏。

D. 观点三:“疑惑”指达尔文对神的怀疑,“知识”指他已发现的进化论。作者认为,虽然有神论在当时仍占统治地位,仍然可以怀疑它;尽管进化论在当时还不为人们普遍赞同,仍然需要坚持。

参考答案(1)A、 D (2)C (3)C (4)B

第2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生 命

韩少功

①你看出了一条狗的寒冷,给它垫上温暖的棉絮,它躲在棉絮里以后会久久地看着你。它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它的感激。

②你看到一只鸟受伤了,将它从猫嘴里夺下来,用药水疗治它的伤口,给它食物,然后将它放飞林中。它飞到树梢上也会回头看你,同样不能说话,只有用这种方式铭记你的救助。它们毕竟是低智能动物,也许很快会忘记这一切,将来再见你的时候,目光十分陌生,漫不经心,东张西望,追逐它们的食物和快乐,它们不会注意你肩上的木犁或者柴捆。它们不会像很多童话里描述的那样送来珍珠宝石,也不会在你渴毙路途的时候,在你嘴唇上滴下甘露。它们甚至再也不会回头。但它们长久地凝视过你,好像一心要知道更多关于你的事情,好像希望能尽可能记住你的面容,决心做出动物能力以外的什么事情。

③这一刻很快就会过去。但有了这一刻,世界就不再是原来的世界,不再是没有过这一刻的世界。感激和信任的目光消失了,但感激和信任弥散在大山里,群山就有了温暖,有了亲切。某一天,你在大山里行走的时候,大山给你一片树阴;你在一条草木覆盖的暗沟前失足的时候,大山垫给你一块石头或者借给你一根树枝,阻挡你危险地下坠。在那个时候,你就会感触到一只狗或一只鸟的体温,在石头里,在树梢里。

④你不再感到孤单的危险,你能感到石块是你的血肉,树梢是你的肢体,而你的一声长啸或大笑其实来自大山那边的谷地。你早应该知道,科学的深入观测已经证明:植物其实有感情,也有喜爱和快乐的反应——当你为之除虫或授粉;也有恐惧和痛苦的反应——当你当面砍伐它们的同类。它们在特殊的“心电仪”和“脑电仪”里同样神绪万般,只是无法尖叫着拔腿而逃罢了。你还应该知道,科学的反复试验还证明:大地同样是“活”物和“动”物,只要你给它们足够的高温,比方说给它们太阳表面的炽热,它们就会手舞足蹈,龙腾虎跃,倒海翻江,风驰电掣,同样会有大怒的裂爆或者大爱的聚合,其“活”其“动”之能耐,远非人类可及。它们眼下之所以看似没有生命的蛰伏,只不过是如同动物的冬眠和植物的冬枯——地球的常温对于它们来说过于寒冷,正是它们的冬天。

⑤你是人。其实人只是特定温度、特定重力、特定元素化合一类条件下的偶然。因此相对于大地来说,人不过是没有冬眠和冬枯的山;相对于植物来说,人不过是有嘴和有脚的树;相对于其它动物来说,人不过是穿戴了衣冠的禽兽,没有了尾巴却有了文字、职位、电脑以及偶尔寄生其中的铁壳子汽车。人是大地、植物、动物对某个衣冠者临时的身份客串,就像在化妆舞会上有了一个假面。

⑥你抬起头来眺望群山,目光随着驮马铃声在大山那里消失,看到起伏的山脊线那边,有无数的蜻蜓从霞光的深处飞来,在你的逆光的视野里颤抖出万片金光,刹那间撒满了寂静天空——这是更大的一扇家门向你洞开,更大的一个家族将把你迎候和收留——只需要你用新的语言来与骨肉相认,需要你触抚石块或树梢的问候。你知道。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运用第二人称,显得亲切、自然,更能引起读者对生命的思考。

B.文章开头写一条狗、一只鸟对你长久地凝视,意在表明动物懂得感恩,以此呼吁我们人类也该懂得感恩。

C.文章结尾“新的语言”是指对生命新的诠释,对生态文化新的认识和感知。

D.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文字表达上的华丽典雅使文章格外地摇曳多姿。

E.作品角度新颖,把笔触伸向了关注人类生存、人与自然和谐的高度。正因了这个高度,文章才具有了强烈的震撼力和穿透力。

2.本文关于“生命”的思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文章运用第二人称,显得亲切、自然,更能引起读者对生命的思考。

B.人对动物的一点关爱,动物用凝视表达感激;

C.因动物的凝视,自然更让人感到温暖;世界上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

D.人也只是是一种生命的特殊形态;人与万物是平等的,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共存共生。

3. 下列对第⑤画线句子“人是大地、植物、动物对某个衣冠者临时的身份客串,就像在化妆舞会上有了一个假面”的深刻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6分)

A. “疑惑”指怀疑和批判精神,“知识”指科学知识。作者认为,既要运用科学知识,又要坚持批判精神,勇于创新。

B. 从大地、植物、动物的角度看人,人也只是一种生命的特殊形态,这句话表达出作者的生命观:人与万物是同样的生命,是平等的。

C. “疑惑”指阿瑟•柯依斯勒对达尔文的反对态度,“知识”指体现传统西方思想的知识。作者认为,有了进化论,并不妨碍人类在探索世界客观规律、感受自然美的同时,保持对神应有的敬畏。

D. “疑惑”指达尔文对神的怀疑,“知识”指他已发现的进化论。作者认为,虽然有神论在当时仍占统治地位,仍然可以怀疑它;尽管进化论在当时还不为人们普遍赞同,仍然需要坚持。

4. 在下列选项中,结合“你知道”三字关于本文结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文章运用第二人称,显得亲切、自然,更能引起读者对生命的思考。

B. “你知道”三字结尾简短有力,意味深长;强调了世界是一个集合,人与自然需要和谐而共存,这是你必须知道的;起到强调主旨的作用。

C. “知识”指体现传统西方思想的知识。作者认为,有了进化论,并不妨碍人类在探索世界客观规律、感受自然美的同时,保持对神应有的敬畏。

D.作者认为,虽然有神论在当时仍占统治地位,仍然可以怀疑它;尽管进化论在当时还不为人们普遍赞同,仍然需要坚持。

参考答案:1、 B、D(B.“以此呼吁我们人类也该懂得感恩”理解错误;D.“华丽典雅”错误,本文语言清新隽永。)

2.、A

3、B

4、B(1点2分,共6分)

第3篇 :实用文本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病毒的秘密

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彼此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 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来比喻,细节最不济的起码也有一条裤子,有只讨饭碗和打狗棒。所以细菌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或相应条件)的良好环境下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以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力生存的能力。故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 “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

结构这样简陋的病毒算不算是生命?生命必须具备的条件有两条:能进行新陈代谢和自我复制。从这点来说,病毒具备了生命的重要特征。但它又不是完整的生命,因为所有生物体的生命特征都寓藏于DNA的双螺旋链中,惟独病毒没有双螺旋,而只有一条单链,有时还不是DNA而是RNA,所以病毒只具备了部分的生命特征。因而病毒不属于生物界共同的生命形式,或者说只是一种残缺不全的生命形式。

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样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也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两字上。“变种”是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异的意思,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会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现在可能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当人群中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1. 下列对“病毒”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体积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

B.没有像细菌那样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

C.无独立生存能力,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

D.比细菌更小,没有细胞结构,有生命特征能够致病的微生物。

2. 下列对“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病毒不像细菌那样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只有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

B.使人对病毒“毫无独力生存的能力”的弱点有了直观的认识。

C.从结构、形态等方面说明病毒生存能力的脆弱。

D.这个比喻生动地描绘出病毒的“寒碜”形象,使人容易消除对病毒的畏惧感。

3. 根据原文,下列对病毒的特征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构简陋,毫无独力生存的能力。

B.备生命特征,但不属于生物界共同的生命形式。

C.异的病毒可能是无害的,也可能杀伤力更大。

D.群中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新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4.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毒一旦被人排除体外,就活不了几个小时。

B.毒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C.者透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可以得到病毒并不可怕的认识。

D. 人产生的抗体所形成的免疫力是病毒变种的克星。

参考答案:1、D 2、C 3、D 4、B

第4篇:

峡谷

阿城

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粘汗。峡口处,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靠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慢慢就看出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骑手走近柜台,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到柜里。

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手指扇一样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

一刻功夫,一碗肉已不见。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节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

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

阳光已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布旗上下扭着动。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 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肥汉“梦一样呆着”,是被骑手喝酒吃肉时的气概,以及酒后不同寻常的动作和表情所震撼,“呆”突出了肥汉的性格特征

B. 小说以“我”的耳闻目睹为线索,描写神奇的峡谷与质朴的边民,观察细致,笔法老练,用语奇崛,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C. 小说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经常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D. 由于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的辉煌成绩和完成抗战时期运输任务的卓越贡献,卢作孚不仅受到时人的称赞,也一直为后人所推重。

2.小说中几次写到鹰?( )

A五次 B二次

C四次 D三次

3.下列描述小说中“骑手”的性情,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拘生活小节,粗犷而有野性。

B. 相貌不凡,身体强壮,肌肉结实,有着质朴自然的力与美。

C. 一人一骑,独行于峡谷中,虽山路崎岖,但因骑术高超而从容沉稳。

D. 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

4. 下列选项中,关于小说内容错误的是( )

A. 由于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的辉煌成绩和完成抗战时期运输任务的卓越贡献,卢作孚不仅受到时人的称赞,也一直为后人所推重。

B. 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与骑手一样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所以峡谷的描写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

C. 从形象塑造上看,峡谷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所以峡谷的描写对塑造骑手形象、表现骑手性格起着关键作用;

D. 从艺术表现上看,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融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为比照映衬,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1、B 2、D 3、A 4、A

第5篇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蒋醺(台湾)

苏东坡在落难的时候,才在岸边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样完美的诗句。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时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无所谓,却变成中国书法的极品。

此时苦味出来了,他开始知道生命的苦味,并不是你年轻时得意忘形的样子,而是在这么卑屈、所有的朋友都不敢见你的时候,在江边写出最美的诗句。

他原本是朝廷大员,但因为政治,朋友都避得远远的。当时他的朋友马梦得,不怕政治上受连累,帮苏轼夫妇申请了一块荒芜的旧营地使用,苏轼始号为东坡。

苏东坡开始在那里种田、写诗,他忽然觉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里争这些东西?为什么不在历史上建立一段光明磊落的生命情感?所以他那时候写出了最好的诗。他有米可吃了,还跟他太太说,让我酿酒喝好不好?他还是要喝酒!“夜饮东坡醉复醒”是说,晚上就在这个坡地喝酒,醒了又醉,醒了又醉。“归来仿佛三更”则是,回来已经很晚。“家童鼻息已雷鸣”是说,当地还有一个小孩帮他管管家务,但是他睡着了,鼻子打呼。“敲门都不应”是指,苏东坡敲门都不应。我们看到他之前的诗,敲门都不应,就要发脾气了,可是现在就算了,他就走去听江水的声音,“倚杖听江声”。[注]

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他觉得丑都可以是美。他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他那时候跑到黄州的夜市喝点酒,碰到一身刺青的壮汉,那个人就把他打倒在地上说:“什么东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这里混得怎样?”他不知道这个人是苏东坡,然而倒在地上的苏东坡忽然就笑起来,回家写了封信给马梦得说:“自喜渐不为人知。”这是了不起的生命过程。他过去为什么这么容易得意忘形?他是才子,全天下都要认识他,然后他常常不给人好脸色,可是落难之后,他的生命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

所以我觉得,酸、甜、苦、辣、咸百味杂陈之后,最后出来的一个味觉是“淡”,所有的味道都尝过了,你才知道淡的精彩,你才知道一碗白稀饭、一块豆腐好像没有味道,可是这个味道是生命中最深的味道。你会发现苏东坡在得意的时候,从来没有感觉到清风徐来但是从他的诗中看到,因为他不得志,才感觉到清风。我觉得苏东坡应该感谢的是:他不断被下放,每一次的下放就更好一点。 因为整个生命被现实的目的性绑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时候,才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写出这么美的句子。他可以感受到:历史上那些争名争利,最后变成一场虚空。可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因为他回到了自我。

我相信,美是一个自我的循环。笑到最后不管你是富贵,或是贫穷,有自我,才有美可言。如果这个自我是为别人而活着,其实感觉都不会美。所以这个“淡”是你经历酸、甜、苦、辣、咸以后,才知道它的可贵。苏东坡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说:“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我回头看我走来的这一生,心很静,也就无所谓了。

1.文章前两段中,苏轼的“得意”和“落难”分别表现在哪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得意时,他被皇帝赏识,流露得意

B. 被人嫉妒,书法漂亮、工整、华丽;

C. 一人一骑,独行于峡谷中,虽山路崎岖,但因骑术高超而从容沉稳。

D. 落难时,他卑屈而被疏远,开始知道生命的苦味

2.下列说法中,关于“他不断被下放,每一次的下放就更好一点”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苏轼落难后,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他的生命开始有另外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

B. 苏轼落难后,转变了对人生世态的态度(或看法)

C. 苏轼在不断被贬斥(下放)中越来越脱离目的性的现实,不断感悟,越来越接近回到自我。

D. 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

3.下列选项中关于“淡”的含义和特点错误的是( )。

A. 含义:回到(回归)自我

B. 特点:有着质朴自然的力与美。

C. 特点:美好(精彩)

D. 特点:可贵、能予人平静。

4.文章第四段主要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苏轼的变化,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比喻和拟人

B. 引用和对比

C. 象征和夸张

D. 引用和对比

参考答案:1、C 2、C 3、B。 4、D

第6篇

访《蚁族》作者廉思

却咏梅

"蚁族"群体多为"80后",接受过高等教育,处境却如卑微的蚂蚁,群居在城市的边缘。

记者:"蚁族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廉思:研究发现,大城市均有大规模的"蚁族"存在。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大都倾向于留在城市,加剧了大城市的磁体效应。2002年,有关部门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允许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大学毕业生,其户口两年内可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这就为"蚁族"的产生提供了依据。同时,随着我国首批扩招大学生进入社会,逐年增加的毕业生与下岗再就业职工和民工潮汇聚成就业洪峰,造成我国就业压力空前增大。这也必然要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让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入普通劳动者的行列,但是很多学生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转变。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市场需求情况并没有及时成为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划定的风向标。

记者:有读者反映,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是艰苦奋斗出来的,"蚁族"并不值得同情或怜悯。你怎么看?

廉思:"蚁族现象"也确实反映了我国社会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蚁族"绝大多数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名副其实的"穷二代"。他们勤奋苦读考上大学,背负着家庭很高的期望,但是目睹同学中"富二代"、"权二代"毕业后轻易获得好职位、买房买车。自己却从村到村(从农村到聚居村)、求职艰难。他们对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的感受跟其他群体是不一样的。如果这样一群"精英候选人"无法参与社会,或者社会使他们"走投无路",让他们以年轻脆弱的心灵和一无所有的经济能力裸露于经济危机之下,必将时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记者:通过你的研究,"蚁族"现在的思想状况是什么样子?

廉思:中国社会存在大学生就是"天之骄子"的传统观念,很多乡村出来的大学生自身还承载着父母的厚望、家族的"面子",所以也会有类似"宁要北上广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想法,迫使他们选择留下来做"蚁族"。"蚁族"普遍认为,在大城市生活会更有利于自己的人生发展。他们急切盼望以积极的思路有序地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剩下的问题就是研究怎么解决、采取什么政策、条件和进程。

记者:最后,请你对"蚁族"们说些心里话。

廉思:我要为"蚁族"鼓掌,"蚁族"并不是失败者,只是尚未成功。放平心态,坚信自己的选择,通过不懈的努力,"蚁族"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节选自2010年2月25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蚁族现象"在各大城市都有存在,它反映出了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如果不认真审慎地对待这一现象,将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创建。

B."蚁族"群体特点鲜明,他们年轻,坚忍,个人条件较欠缺,来自较落后地区,群居城市边缘,但仍积极融入自己所处的城市。

C.中国社会传统观念将大学生视为"天之骄子",使许多大学生不能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而改变自我的定位,奋斗目标的预设不切实际。

D.大量民工涌入、大批工人下岗再就业增大了"蚁族"社会生存竞争压力,许多"蚁族"无法获得"富二代"那样的家庭帮助。

2.下列关于"蚁族"现象产生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

A. 传统思想观念、家庭的期望迫使大学生选择留在大城市;

B. 相貌不凡,身体强壮,肌肉结实,有着质朴自然的力与美。

C. 大城市的人生发展机会吸引大学生留下来;

D. 我国就业政策的调整为"蚁族"的产生提供了依据;

3.关于对"蚁族"应持的态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对"蚁族"无法公平地参与社会竞争表示同情;

B. 对"蚁族"给社会和谐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表示隐忧;

C. 一人一骑,独行于峡谷中,虽山路崎岖,但因骑术高超而从容沉稳。

D. 对"蚁族"不能正确定位自己作为"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表示批评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大学生择业观的相对滞后,没能顺应社会现实的转变。

B. 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相脱节。

C. 对"蚁族"的选择与努力表示鼓励。

D. 对"蚁族"不能正确定位自己作为"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表示赞扬

参考答案

1. B 【解析】"个人条件较欠缺"不够准确,第一节能看到"他们接受过高等教育";"来自较落后地区"表述不准确,过于绝对化了,文中表述为"'蚁族'绝大多数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

2.【答案】B

3. 【答案】C

4、【答案】D

第二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每小题2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当代科技的发展,简直可以用 来形容:也许你今天还认为很时尚的手机,明天就会落后于时代发展了。

(2)近一段时间,我国政府大力开展的反腐整治行动,成为老百姓们 的话题,一些“大老虎”的纷纷落网,更让人们拍手称快。

(3)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来源于对未知的探索欲望和进取心;而生物进化史更是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我们,如果不能勇敢面对前进路上的打击和磨难,则会被世界所 。

A.日新月异 津津乐道 淘汰

B.变化莫测 议论纷纷 抛弃

C.突飞猛进 街头巷尾 忘记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办公室里静悄悄的,只有墙上的时钟在滴答作响——而从王经理 的目光里,职员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紧张和压抑。

(2)“头儿,撤吧,”史莱克下士小声嘀咕着,他紧紧 手里的M4步枪,声音都颤抖了:“再打下去,我们的人就死光了!”

(3)令人难过的是,很多人都以为基础科学是没有实际功用的,甚至在调查采访中,一些接受了高素质教育的青年人还 ,数学、物理和化学,只是用来烧死脑细胞的。

A.奇异 抱着 扬言

B.焦虑 捏着 哭诉

C.凝重 攥着 坦言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

C.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D.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人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么说也是凤毛麟角了!

"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在那风雪路上,与那车老板相遇,就在要各奔东西、南辕北辙的瞬间,他对我说了句话。

B.孙雯的表现可圈可点,尽显球星风范。

C.市数百名警察倾巢出动。

D.春节晚会上,杜老振振有词地诵诗一首。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改变社会风气和引导正确信仰的工作中,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B.我认为,在当前的政治气候和国际形势下,这条新闻对我们很感兴趣。

C.作为一名领导,应该心胸宽广,也要能够审时度势,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D.这些美国的所谓精英人士,一路上不停叫嚣着什么美国理念和文化,但是在挖掘现场,看到刚出土的几千年前的文物,不禁沉默了。

6. 下列句子中,存在语病的一项是( )

A. 进入高三阶段后,同学们的学习态度都有所端正,学习成绩也都有所提高。

B. 常出去旅游的人都知道,三月的昆明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

C.由于高富帅和白富美这两个所谓时代名词的存在,社会风气正在因之产生更多消极的变化。

D.某些地方大兴土木,不顾一切地进行城市开发和建设,古建筑被破坏性改造或移除,文物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

7.下列句子在修辞方法的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B.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C.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D.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8.下列句子在修辞方法的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9.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标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暂时(zànshí) 脊髓(jǐsuǐ)

B.希冀(xīyì) 穴道(xuédào)

C.颈椎(jìngzhuī) 颔联(hànlián)

D.西麓(xīlì) 菲薄(fēibó)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安装 安详 翔实 三部曲

B.黯然 辨论 奔弛 练习薄

C.剪彩 神采 虚度 差强人意

D.过渡 叠翠 省份 共商国是

1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国小说起源于上古神话,发端于南北朝志怪小说,成熟于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体小说是它的进一步发展。

B.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它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C.古希腊最发达的文学形式是神话和史诗,宙斯是希腊神话中地位最高的天神,是人和神的主宰,雅典娜是智慧女神,普罗米修斯是造福人类的神,而潘多拉则是灾祸的来源。

D.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高适、岑参,田园诗派的王之涣、孟浩然、王维等。

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诗305篇,分风、雅、颂三类。其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B.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其《念奴娇•京口北固亭怀古》被推为豪放词派的典范。

C.《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它成功地塑造了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典型形象,反映了30年代初期中国的社会面貌。

D.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样一位英雄形象,对我国青年读者影响很大。

13.下列横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咱们认真核计一下这件事到底该怎么办,以使事情能顺利进行。

B.对烦心的事,不顺心的事,或不中听的话应豁然大度,泰然处之,不予理睬,付之一笑,俗话说:“将军额上能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C.有关专家经过反复论证,建议武汉市从整体规划出发,从长计议,立刻挖建长江隧道以解决市内交通拥挤的问题。

D.电视连续剧《亮剑》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1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粒钮扣在草丛中被侦察人员 ———— 发现,为侦破这个案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②由于长时间干旱,——— 禾苗都快枯死了。

③如果单纯面向直观的市场,看到什么专业能够赚钱就开什么专业,——— 吸引家长、学生的“投资趋向”,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高校办学的本质职能和社会责任。

A.偶然、以致、借以 B.偶尔、以致、以便

C.偶然、以至、以便 D.偶尔、以至、借以

15.下列各句中横线上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科举时代的莘莘学子,寒窗苦读,为的就是金榜题名,为的就是荣华富贵。

B.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C.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D.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1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有效 ——— 投资过快的增长势头,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②城管部门要增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切实 ——— 好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

③杭州作为旅游城市,以其 ——— 的人文景观和绚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A.阻止 履行 丰厚 B.遏制 奉行 丰富

C.遏制 履行 丰富 D.阻止 奉行 丰厚

17.下面各句均有“像”字,“像”是比喻词的一项是( )

A.像刘胡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人物,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B.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C.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D.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地摇摆,枝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

18.下面选项括号中的修辞手法与句子相符的是( )

A.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比喻)

B.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比喻)

C.不劳动,连棵花也不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设问)

D.月季花像一张张笑得合不拢嘴的小脸,朝人们点头致意。(夸张)

19.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 )

A.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教练来了。

B.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C.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D.这种种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的引起了讨论。

20.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 )

A.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B.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个问题的调查处理,都表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C.解放前,爸爸和哥哥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D.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参考答案:1.A; 2.C; 3.A; 4.B; 5.D; 6.B; 7.C; 8.D; 9.A; 10.B

11.D 12.B 13.B 14.A 15.A 16.C 17.C 18.A 19.A 20.B

六、写作(40分)

题目一 如果没有绿色……

生活里,每天都弥漫着绿意,绿色是地球的基本颜色,孕育生命和未来。如果没有绿色,我们这个世界是不可思议的。同样地,若如果没有……

请补全“如果没有绿色……”,然后以此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如果没有绿色,我们这个世界是不可思议的”。这是一个重要提示。在“如果没有绿色……,将不会(不能,不可)……这个话题下,可以写成排比式的散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甚至可以编述故事。

(2)内容可以虚实并重,物质的、精神的、道德伦理的均可,但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受深切的某一点作为文章主题,要写出新意,给人以有益的启迪。

题目二 如果没有贫富差距……

请补全“如果没有贫富差距……”,然后以此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

提示:

贫富差距带来的最大问题,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如果这种差距没有,请尝试把其带来的好处和弊病都表达出来。

题目三 如果没有污染……

请补全“如果没有污染……”,然后以此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

提示:

污染有自然的,更多的是人为的。这道题目,可以从消除污染对保护地球和人类、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垃圾处理的环保方式、科技进步降低污染污染危害等角度进行拓展。

题目四 我的_________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要求突出我的特征。3.不少于600字。

提示: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写好这道题,首先要注意题目限制,补充好题。如:这道题的要求是突出“我”的特征,就不能填老师、朋友、书等主要写他人、他物的内容。其次,要围绕所填内容突出中心。如:写我的欢乐,就要把欢乐写具体。再次,要通过对“我”的个性特点的描写把“我”的形象凸现出来。

题目五 我的长处是……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尽量结合案例。3.不少于600字。

提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有的人擅长唱歌,有人擅长绘画,有人长于计算,有人长于讲故事……发现自己的长处,并经营自己的长处,就能获得成功。有些在别人看来是缺点的习惯和能力,也许从新的角度和时代形势下衡量,反而可能是优势。

题目六 我喜欢读书

要求:1.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

提示:

应审清题目中各词的关系。“我”是文中的主人公,“读书”是记述的主要内容,“喜欢”是必须突出的中心。因此,写时要详细描写“我”爱读书的种种表现。其次,要创新构思,将《我喜欢读书》写出新意。如:可以记叙“我”与书的故事,也可以描写“我”一天中的读书经历来表达“我”对读书的喜爱。再次,语言的表达,要突出“我”对读书的喜爱。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易贤网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hfpxwx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易贤网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