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网校:>>>点击进入<<<
考试书库:>>>点击进入<<<
网校以及考试书库开发及拥有课件范围涉及公务员/财会类/学历类/建筑工程类
等9大类考试的在线网络培训辅导和全新引进高清3D电子书考试用书。
考查目标
《药学综合》是为招收全日制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设置的选拔性考试科目,含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其中,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为必考科目,药理学、生物化学两门中考生可任选一门。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其目的是科学、公正、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为提供择优录取的依据。评价的标准是药学及相关学科较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二、题量、题分及考试时间
满分为300分(其中有机化学部分为100分,分析化学部分为100分,药理学或生物化学部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考试课程
药学综合:含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其中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为必考科目,药理学、生物化学两门中考生可任选一门。
有机化学部分详情请见http://yjs.gdpu.edu.cn/ArticleList.aspx?category=1
分析化学部分
一、考查目标
药学综合考试中分析化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各种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光谱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色谱分析法(包括平面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要求考生掌握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有关科学实验技能和测定方法,建立严格的“量”的概念,并具备必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题型及分数比例
分析化学总共100分,包括:单项选择题40%,判断题20%,问答题40%。
三、考试内容
1、绪论
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以及方法分类。
2、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掌握:准确度与精密度、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的基本概念;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有效数字的表示方法及其运算法则。
熟悉: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和t分布,置信区间的含义及表示方法;显著性检验的目的和方法;可疑值的取舍方法;分析数据统计处理的基本步骤。
了解: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3、滴定分析概论
掌握: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方法;滴定分析有关计算(包括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滴定度、被测物质质量和质量分数等计算及其换算);水溶液中弱酸碱和配合物各型体的分布及分布系数的概念和计算;质子平衡的含义及其平衡式的表达。
熟悉:滴定分析中的常用术语(标准溶液、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滴定误差),基准物质的条件。
了解:常用的滴定方式。
4、酸碱滴定法
掌握:酸碱的定义、酸碱反应的实质;各种溶液pH值计算,酸碱滴定突跃范围及化学计量点pH值的计算;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及其影响因素,指示剂的选择原则;酸碱滴定条件的判断,多元酸碱能否分步滴定的判断;非水滴定中溶剂的均化效应和区分效应,非水滴定溶剂及滴定剂的选择;以冰醋酸为溶剂、高氯酸为标准溶液滴定弱碱的原理和方法。
熟悉:各种类型的酸碱滴定方法;几种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及终点变化情况;常用酸碱溶液的配制与标定;一元酸碱滴定终点误差;非水溶剂的酸碱性、离解性、极性及其对溶质的影响。
了解:酸碱滴定法的应用;非水滴定法的特点;弱酸的非水滴定。
5、配位滴定法
掌握:EDTA配合物的特点;副反应(酸效应、共存离子效应、辅助配位效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含义与计算;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使用条件、变色点的计算;配位滴定化学计量点、终点误差的计算;配位滴定中单一离子滴定酸度的选择和控制;准确滴定的判据;使用掩蔽剂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
熟悉:配位滴定曲线及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常用的金属指示剂;配位滴定常用标准溶液及其标定;钙、镁、锌、铝等离子的测定。
了解:配位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6、氧化还原滴定法
掌握:条件电位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和有关计算;重要的氧化还原滴定反应;条件平衡常数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用于滴定分析的判据;滴定突跃范围和化学计量点电位值的计算;碘量法有关原理、测定条件、指示剂、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和应用。各种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滴定结果计算。
熟悉: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因素;氧化还原滴定曲线及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氧化还原指示剂的种类和原理;高锰酸钾法、亚硝酸钠法、溴酸钾法及溴量法的基本原理、测定条件、指示剂、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及应用。
了解: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7、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掌握:三种银量法指示终点的原理、滴定条件及应用范围。重量分析法中溶解度、溶度积、条件溶度积的关系及其计算;影响沉淀溶解度及纯度的因素;晶形沉淀与非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换算因数与结果的计算。
熟悉:银量法滴定曲线、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沉淀重量分析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
了解:银量法的应用范围;沉淀重量分析法沉淀的形态和形成过程;沉淀重量分析法的操作过程;挥发重量法与干燥失重。
8、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
掌握:常用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表示方法、电极反应、电极电位;pH玻璃电极的基本构造、响应机制、性能以及测量溶液pH值的原理和方法;电位滴定法的原理和确定终点的方法及应用;永停滴定法的原理及滴定曲线。
熟悉:化学电池的组成及分类(原电池与电解池)。
了解:电化学分析法及其分类;离子选择电极的类型及应用。
9、光谱分析法概论
掌握:电磁波的波长、波数、频率与能量的关系;光谱分析仪器的基本构造。
熟悉:电磁波谱的分区;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术语;光谱分析仪器各部分的作用。
了解:光学分析法的分类;光谱法的发展。
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产生的原因及特征;电子跃迁类型、吸收带类型以及影响因素;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的物理意义、成立条件、偏离Lambert-Beer定律的因素及有关计算;吸光系数的物理意义、两种表示方式及换算关系;单组分定量的各种方法、多组分定量的线性方程组法和双波长法。
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主要部件、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几种光路类型;透光率测量误差;定性鉴别与纯度检查的方法;多组分定量的其它方法。
了解:紫外光谱与有机分子结构的关系;比色法的原理及应用。
11、荧光分析法
掌握:分子荧光的产生机理;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荧光光谱的特征;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荧光定量分析方法。
熟悉:分子从激发态返回基态的各种途径;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荧光寿命与荧光效率;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
了解:其它荧光分析技术。
1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掌握:共振吸收线、半宽度、原子吸收谱线、积分吸收、峰值吸收的基本概念;原子吸收定量分析方法。
熟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特点;原子吸收线变宽的原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和作用。
了解:光谱项与能级图;实验条件的选择及消除干扰的方法。
13、色谱分析法概论
掌握:色谱流出曲线和有关概念及各种参数的计算;分配系数和保留因子的定义与关系;保留时间与分配系数和保留因子的关系;色谱分离的前提。塔板理论及塔板高度、塔板数的计算;速率理论及影响柱效的动力学因素。
熟悉:色谱过程;四种基本类型色谱的分离机制、固定相和流动相以及洗脱顺序。
了解:色谱法分类与发展。
14、气相色谱法
掌握:气液色谱固定液的分类及选择原则;热导检测器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检测原理;分离方程式与分离条件的选择;定性、定量方法及适用范围;相对校正因子计算。
熟悉:气相色谱仪的一般流程、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柱温和载气的选择;检测器的分类及应用。
了解:常用的气固色谱固定相、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15、高效液相色谱法
掌握:化学键合相的种类、性质、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反相键合相色谱法保留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分离条件的选择;运用速率理论进行HPLC分离条件的选择;流动相对色谱分离的影响;定性、定量方法。
熟悉:反相离子对色谱法和正相键合相色谱法及其分离条件的选择;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主要部件、紫外检测器、荧光检测器和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原理和适用范围;溶剂系统选择的一般原则。
了解:离子色谱法、手性色谱法和亲合色谱法及其常用固定相;溶剂强度和选择性、流动相优化的方法。
16、平面色谱法
掌握:薄层色谱法、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平面色谱法的参数;比移值与分配系数的关系;吸附薄层色谱法中吸附剂与展开剂的选择;定性方法。
熟悉:薄层色谱法的基本操作步骤;影响薄层色谱比移值的因素;定量方法。
了解:薄层扫描法的原理与应用;高效薄层色谱法。
四、参考书目:
分析化学,2011年8月第7版,李发美,人民卫生出版社
药理学部分
一、药理学总论
1、药理学的性质和任务,药物、药效学和药动学的概念。
2、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及其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因素。首关消除、肝药酶、肝肠循环的概念。
3、药物消除动力学:一级消除动力学、零级消除动力学。
4、体内药物的药量-时间关系(药时关系):一次给药的药-时曲线下面积、多次给药的稳态血药浓度与负荷剂量。
5、药物代谢动力学重要参数:消除半衰期、清除率、表观分布容积、生物利用度。
6、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量效关系);药物安全性评价的指标及意义。
7、药物的不良反应;质反应与量反应、最大效应(效能)与效价强度、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的概念;
8、受体的概念和特征;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及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完全激动药、部分激动药、竞争性拮抗药和非竞争性拮抗药。
二、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
1、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2、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的一般特性,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常用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如新斯的明、依酚氯铵、毒扁豆碱等药物的作用特点。
3、有机磷酸酯类的中毒机制和中毒表现。急性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治疗原则及解毒药物(阿托品、碘解磷定)的治疗原理和使用原则。
4、M胆碱受体阻断药阿托品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禁忌症;山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5、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6、多巴胺、麻黄碱、间羟胺、去氧肾上腺素和甲氧明的作用机制、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7、β受体阻断药的分类;β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禁忌症;常用药物的作用特点。
8、酚妥拉明、妥拉唑啉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9、骨骼肌松弛药琥珀胆碱和筒箭毒碱的药理作用及特点。
三、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
1、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机制;常用局麻药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局部麻醉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2、镇静催眠药苯二氮卓类药物的体内过程特点、作用机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3、苯二氮卓类与巴比妥类作用的比较有何不同。
4、苯妥英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卡马西平、苯巴比妥、扑米酮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乙琥胺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抗痫癫药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5、硫酸镁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过量中毒的救治。
6、抗帕金森氏病和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的药理学基础。
7、拟多巴胺类药物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分为有哪几类?常用药物有哪些?及常用药物的作用特点。
8、左旋多巴的体内过程特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以及与氨基酸脱羧酶合用的目的。
9、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10、抗抑郁症药的分类。米帕明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主要不良反应。
11、吗啡和哌替啶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12、可待因、美沙酮、芬太尼、喷他佐辛、纳洛酮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四、自体活性物质药理学
1、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同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2、常用药物:乙酰水杨酸、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3、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的作用特点。
4、H1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以及常用药物的特点。
五、心血管系统药理学
1、钙通道阻滞药的分类、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常用钙通道阻滞药的作用特点。
2、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基本电生理作用机制。
3、常用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苯妥英钠、普罗帕酮、普萘洛尔、胺碘酮、维拉帕米的药理作用、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常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作用特点。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6、呋塞米、氢氯噻嗪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应用注意事项。
7、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的作用特点和应用。
8、甘露醇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9、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利尿药、钙通道阻滞药、β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AT1受体阻断剂等降压作用特点、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主要不良反应。
10、可乐定、硝普钠、哌唑嗪、米诺地尔的降压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和主要不良反应。
11、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概念及应用原则。
12、强心苷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毒性反应及其防治。
1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治疗CHF的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应用注意事项。
14、他汀类药物、考来烯胺和普罗布考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15、硝酸甘油、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和钙通道阻滞药的抗心绞痛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应用注意事项。
六、血液与造血系统药理学
1、抗凝血药、促凝血药、纤维蛋白溶解药和纤维蛋白溶解药抑制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防治。
2、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3、抗贫血药(铁剂、叶酸、维生素B12)和促红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七、呼吸与消化系统药理学
1、平喘药的分类及常用平喘药物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抗消化性溃疡药的分类及其主要药物;H2受体阻断药、H+-K+-ATP酶抑制药和抗幽门螺杆菌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3、止吐药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
八、内分泌、生殖与代谢系统药理学
1、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抑制药缩宫素、麦角生物碱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以及应用注意事项。
2、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应用注意事项和禁忌症、用法与疗程。
3、甲状腺激素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4、不同剂量的碘及碘化物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5、抗甲状腺药物硫脲类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6、β受体阻断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药理作用机制。
7、胰岛素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口服降糖药物的分类及每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九、病原微生物药理学
1、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及抗菌药物的分类。
2、抗菌药的基本概念、常用术语和细菌耐药性;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
3、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机制和细菌耐药机制。
4、青霉素G抗菌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防治;半合成青霉素的分类及每类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各代头孢菌素的抗菌特点和临床应用。
5、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6、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红霉素、克拉霉素、阿齐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多粘菌素B的抗菌作用特点和应用。
7、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抗菌作用、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共性。
8、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等药物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9、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多西环素、氯霉素的抗菌作用特点、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10、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常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
11、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磺胺药与甲氧苄啶合用的药理学基础。
12、甲硝唑、替硝唑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13、常用抗真菌药物的种类以及咪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4、抗结核病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酰胺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15、抗结核病药的用药原则。
16、各类抗疟药的作用环节;氯喹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耐药性和不良反应;奎宁、甲氟喹、青蒿素等药物的作用特点;伯氨喹的作用特点、应用和不良反应;乙胺嘧啶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17、二氯尼特的作用特点与应用。吡喹酮、甲苯哒唑和阿苯哒唑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十、肿瘤与免疫系统药理学
1、目前临床应用的非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
2、细胞增值周期动力学与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对设计联合用药方案的意义。
3、常用抗肿瘤药甲氨喋呤、6-巯基嘌呤、环磷酰胺、替莫唑胺、顺铂、卡铂、三尖杉酯碱、长春新碱及紫杉醇的主要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4、细胞毒类抗肿瘤药应用的药理学原则和毒性反应。
5、免疫抑制药环孢素A的主要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
参考书目
1.《药理学》(第八版),杨宝峰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药理学》(第七版),朱依谆、殷明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生物化学部分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biochemistryandmolecularbiology)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是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主要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代谢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主要内容包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某些与医药学相关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基因信息的传递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专题知识,以及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绪论
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概念。
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叙述生物化学阶段,动态生物化学阶段,分子生物学时期。
3、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基因信息传递及其调控。
4、生物化学与医学、药学的关系。
一、糖的化学
1、重要多糖的结构与功能
二、脂类的化学
1、脂类的分类,生理功能,重要脂类的化学结构。
三、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1、维生素定义、命名与分类
2、脂溶性维生素:分类;各种脂溶性维生素的化学结构特点,活性形式,生物学功能。
3、水溶性维生素:分类;各种水溶性维生素的化学结构特点,活性形式,生物学功能。
4、微量元素:概念;常见微量元素的生物学功能。
四、蛋白质化学
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及元素组成特点:蛋白质平均含氮量为16%。
2、蛋白质组成的基本单位——氨基酸: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的分类;氨基酸的三字符号,一字符号,等电点;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3、氨基酸的连接:肽键;肽;多肽链;N末端和C末端;多肽链的方向性;氨基酸残基,蛋白质。
4、重要的活性多肽:谷胱甘肽的结构与功能;多肽类激素和神经肽的结构与功能。
5、蛋白质的分子结构: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定义、结构特点;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定义;肽单元;二级结构的主要类型及结构特点;超二级结构及模体;3.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定义、稳定力、结构域;4.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定义、稳定力。
6、蛋白质的分类。
7、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8、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两性电离性质;蛋白质的胶体性质;蛋白质变性与复性;蛋白质的紫外吸收;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9、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与结构分析。
五、核酸的化学
1、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碱基、核糖、脱氧核糖、核苷、脱氧核苷、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的结构。
2、核酸的一级结构:核苷酸的连接方式:3’,5’-磷酸二酯键;核酸链的方向性;核酸一级结构的定义;一级结构的书写方式。
3、DNA的二级结构:B型DNA的结构特点;DNA二级结构的多样性。
4、DNA的超螺旋结构及其在染色质中的组装。
5、DNA的功能:DNA是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
6、RNA的种类及功能。
7、信使RNA的结构与功能。
8、转运RNA的结构与功能。
9、核蛋白体RNA的结构与功能。
10、核酸的理化性质:核酸的紫外吸收;核酸的变性与复性;核酸分子杂交。
11、核酸酶的概念、分类、功能。
六、酶
1、酶概念。
2、酶的分子组成:单纯酶,结合酶的概念;全酶、酶蛋白、辅助因子的概念;金属离子的功能;辅酶或辅基的概念及功能;B族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3、酶的活性中心:定义;必需基团、结合基团、催化基团、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的概念和功能。
4、同工酶:概念,生理意义,医学应用。
5、酶促反应的特点:高效性,特异性,可调节性,不稳定性。
6、酶促反应的机制:能显著降低反应活化能。
7、酶催化反应的化学原理:诱导契合学说;中间复合物学说;酶催化反应的一些化学机制。
8、酶促反应动力学:(1)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米氏方程式、Km与Vm的意义;(2)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3)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4)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5)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不可逆性抑制作用、可逆性抑制作用的概念。可逆性抑制作用:竞争性抑制的定义、对Km和Vm的影响;非竞争性抑制的定义、对Km和Vm的影响;反竞争性抑制的定义、对Km和Vm的影响;酶竞争性抑制在医学上的应用: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6)激活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9、酶的调节:(1)酶的别构调节;(2)酶的共价修饰调节;(3)酶原与酶原的激活;(4)酶含量的调节。
10、酶的分类与命名。
11、酶与医药学的关系。
七、激素及其作用机制
1、激素的定义及特性
2、激素的化学本质和分类
3、主要激素的化学与生理生化功能
4、激素作用机制与受体
八、生物氧化
1、生物氧化的概念及特点。
2、呼吸链:呼吸链的概念;呼吸链中各成员的结构与功能;呼吸链的组成:NADH和FADH2这两条重要呼吸链的排列顺序。
3、氧化磷酸化和底物水平磷酸化:(1)氧化磷酸化和底物水平磷酸化的概念;磷氧比值;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2)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化学渗透假说;(3)ATP合酶的结构与作用机理;(4)ATP在能量代谢中的核心作用:高能键、高能化合物的概念;ATP的生成、储存和利用。
4、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体内能量状态对氧化磷酸化的调节作用;常见抑制剂的抑制作用;甲状腺素的调节作用;线粒体DNA突变对氧化磷酸化的影响。
5、通过线粒体内膜的物质转运:胞浆中NADH的氧化:-磷酸甘油穿梭和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作用的生理意义;腺苷酸转运蛋白;线粒体蛋白质的跨膜转运。
6、其他氧化与抗氧化体系。
九、糖代谢
1、糖的生理功能;糖的消化、吸收与转运;糖代谢的概况。
2、糖的无氧氧化:(1)糖无氧氧化(糖酵解)的定义;(2)糖无氧氧化的基本过程:糖酵解反应过程中ATP的生成和关键酶;(3)糖酵解的调节;(4)糖酵解的生理意义;(5)其他单糖的代谢。
3、糖的有氧氧化:定义,基本过程,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生成ATP数量的计算,有氧氧化的调节,巴斯德效应。
4、三羧酸循环:定义,详细过程,关键酶及脱氢辅酶,三羧酸循环的特点及生理意义。
5、磷酸戊糖途径:定义,基本过程,关键酶,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6、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定义,基本过程,关键酶,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7、糖异生途径:(1)糖异生途径:定义,基本过程,关键酶,糖异生的调节,糖异生的生理意义;(2)乳酸循环:定义,基本过程,生理意义;(3)葡萄糖的其他代谢途径:葡萄糖醛酸途径,多元醇途径,2,3-二磷酸甘油酸旁路。
8、血糖及其调节:(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2)血糖水平的激素调节:胰岛素作用的机理,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3)血糖水平异常。
十、脂类代谢
1、脂质的化学:脂质的概念,分类,化学结构及主要功能,必需脂肪酸。
2、脂质的消化、吸收。
3、甘油三脂代谢:(1)甘油三脂的合成代谢:合成原料来源,基本过程,关键酶;(2)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①脂肪的动员;②甘油分解代谢的基本过程;③脂肪酸分解的基本过程:脂肪酸的激活,肉碱的穿梭作用,β-氧化的基本过程;④饱和脂肪酸氧化过程中ATP生成数量的计算;⑤酮体的生成与利用:酮体的定义,代谢的基本过程,代谢特点,关键酶,生理意义。
4、磷脂的代谢:(1)甘油磷脂的代谢:甘油磷脂的组成、分类及结构;甘油磷脂的合成及降解。(2)鞘磷脂的代谢:鞘磷脂的化学组成及结构;鞘磷脂的代谢。
5、胆固醇代谢:(1)胆固醇的合成:合成部位,合成原料,合成的基本过程,关键酶,合成的调节;(2)胆固醇的转化。
6、血浆脂蛋白代谢:(1)血脂的概念;(2)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结构;(3)载脂蛋白的定义和功能;(4)血浆脂蛋白代谢:血浆脂蛋白代谢过程,血浆脂蛋白的主要功能;(5)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
十一、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2、蛋白质的营养价值:(1)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的评价:氮平衡;(2)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蛋白质的总量及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比例。
3、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作用。
4、氨基酸的一般代谢:(1)体内蛋白质的降解;(2)体内氨基酸代谢概况;(3)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①转氨基作用:定义,反应通式,维生素B6的作用,生理意义;②L-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定义,反应式,生理意义;③联合脱氨基作用:定义,主要方式,基本过程,生理意义;④氨基酸的其他脱氨基方式。(4)酮酸的代谢。
5、氨的代谢:(1)血氨的来源;(2)氨的转运:丙氨酸-葡萄糖循环;谷氨酰胺的运氨作用;(3)尿素的生成:①尿素循环的定义;②尿素的合成:合成的基本过程,关键酶,尿素循环的特点;③尿素合成的调节;④高血氨症和氨中毒。
6、个别氨基酸的代谢:(1)氨基酸脱羧基作用:生理活性物质的生成和作用;(2)一碳单位的代谢:概念,载体,一碳单位的来源和互变,生理意义;(3)含硫氨基酸的代谢:甲硫氨酸循环;(4)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5)支链氨基酸的代谢。
十二、核酸代谢与核苷酸代谢
1、核苷酸的消化、吸收。
2、核苷酸的生物功能。
3、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1)从头合成途径:概念,原料的来源;(2)补救途径:概念,反应过程;(3)脱氧核苷酸的生成;(4).嘌呤核苷酸抗代谢物。
4、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分解的基本过程;分解终产物:尿酸。
5、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谢:(1)从头合成途径:概念,原料的来源;(2)补救途径:概念,反应的基本过程;(3)嘧啶核苷酸抗代谢物。
6、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分解的基本过程,分解终产物。
十三、代谢和代谢调控总论
1、物质代谢的特点。
2、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各种能量物质的代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糖、脂和蛋白质代谢通过中间代谢物而相互联系。
3、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联系。
4、物质代谢调节:(1)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细胞内酶的隔离分布;关键酶的概念;关键酶的变构调节及变构调节的特点;酶的化学修饰调节及其调节特点;酶量的调节。(2)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3)整体调节。
十四、DNA的生物合成
1、遗传学的中心学法则。
2、复制的基本规律:(1)半保留复制:概念,生物学意义。(2)双向复制:概念;复制起始点、复制叉、复制子的概念。(3)复制的半不连续性:概念;领头链、随从链、冈崎片段的概念;(4)DNA的合成方向。
3、DNA复制的酶学和拓扑学变化:(1)复制的化学反应:合成DNA的基本条件;(2)DNA聚合酶:原核生物DNA聚合酶的主要类型,结构及功能;真核生物DNA聚合酶的主要类型及功能;(3)复制保真性的酶学依据;(4)复制中的解链和DNA分子拓扑学变化:解螺旋酶、单链DNA结合蛋白、引物酶、拓扑异构酶I、拓扑异构酶II的功能;(5).DNA连接酶:功能。
4、DNA生物合成过程:(1)原核生物的DNA生物合成:基本过程;(2)真核生物的DNA生物合成:基本过程。端粒的概念,组成,作用原理,生物学意义。
5、逆转录和其他复制方式:(1)逆转录病毒和逆转录酶:逆转录的概念;(2)逆转录研究的意义;(3)滚环复制和D环复制。
6、DNA损伤:DNA损伤、突变的概念;引发突变的因素;DNA损伤的主要类型。
7、DNA损伤的修复:DNA损伤修复的主要类型及其机制。
8、DNA损伤和修复的意义。
十五、RNA的生物合成
1、转录的概念;转录和复制的异同点。
2、原核生物转录的模板与酶:(1)不对称转录、结构基因、模板链、编码链的概念;模板链、编码链、转录产物、蛋白质肽链间的关系。(2)原核RNA聚合酶:RNA聚合酶的结构及各亚基的功能。(3)模板与酶的辨认结合:启动子的概念。
3、原核生物转录过程:基本过程。
4、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分类及功能;转录因子的概念及其功能;转录过程的一些特点。
5、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1)mRNA转录后加工:添加“帽子”、“尾巴”结构;断裂基因的剪接;mRNA编辑:概念,生物学意义。(2)rRNA的转录后加工:剪切;与蛋白质装配为核糖体。(3)tRNA的转录后加工:添加“氨基酸臂”;核苷酸的修饰;剪切和剪接。
6、RNA催化的自剪接作用。
7、RNA在细胞内的降解。
8、基因转录调控
十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的组成。
2、m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mRNA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信息模板。遗传密码子的概念;密码子的特点:方向性、连续性、简并性、摆动性、通用性。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开放阅读框的概念。
3、t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tRNA是蛋白质合成时氨基酸的运载工具。
4、核糖体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核糖体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核蛋白体的基本结构。
5、蛋白质生物合成需要的酶类和蛋白质因子。
6、氨基酸与tRNA的连接: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功能及翻译的保真性;特殊的起始氨基酰-tRNA:结构与功能。
7、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
8、蛋白质合成后加工和输送:(1)多肽链折叠为天然功能构象的蛋白质:分子伴侣的功能;(2)一级结构的修饰:肽链N-端和C-端的切除和化学修饰;氨基酸残基的化学修饰;水解加工生成活性蛋白质或多肽;(3)空间结构的修饰:亚基的聚合;辅基的连接;(4)蛋白质合成后的靶向输送:信号序列的作用;分泌型蛋白分泌蛋白质的基本过程。
9、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1)抗生素类抑制蛋白质的合成的机理;(2)其他干扰蛋白质合成的物质的作用机理。
十七、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转化
1、药物代谢转化的类型和酶系:(1).药物体内的过程;(2).一药物代谢转化概述;(3).药物代谢转化的类型和酶系。
2、影响药物代谢转化的因素:(1).药物的相互作用;(2).其他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3、药物代谢转化的意义:(1).外来药物的消除;(2).改变药物活性或毒性;(3).对体内活性物质的灭活;(4).阐明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5).对寻找新药的意义;(6).对某些发病机制的解释;(7).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十八、生物药物
1、生物药物概述:生物药物的概念,生物药物的发展,生物药物的特点。
2、生物药物的分类:按来源分类、按化学本质分类和临床用途分类。生物药物的临床用途:作为治疗药物、预防及诊断药物、其他生物医药用品等。
3、生物药物的研究进展: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扩大开发,从天然存在的生理活性物质中寻找新的生物药物,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大力发展生物药品,利用化学合成技术创制新的生化药物,中西医结合创制新的生物药物。生物技术药物:生物技术药物的主要品种,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发展趋势。
十八、药物研究的生物化学基础
1、生物药物制造的生物化学基础:生物药物制备方法的特点,生物药物分离制备方法的主要依据原理,根据不同组分分配率的差别进行分离,根据生物大分子的特性分离,生物大分子类药物分离纯化的主要原理;生物合成技术原理,生物技术原理。
2、药物质量控制的生物化学基础:药物质量控制的生化分析方法,免疫分析法,电泳分析法,酶法分析;生物药物质量控制的生化分析方法,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核酸类药物,酶类药物的分析,重组DNA药物中的可能杂质检查。
3、药理学研究的生物化学基础:药物作用的生物化学基础,新药筛选的生物化学方法。
4、与药物设计有关的生物化学原理:酶与药物设计,受体与药物设计,药物代谢转化与前体药物设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模拟与药物设计,系统生物学与药物发现研究。
参考书目:《生物化学》,姚文兵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
更多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