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简介
来源:河北经贸大学 阅读:1446 次 日期:2015-09-18 16:03:47
温馨提示:易贤网小编为您整理了“2016年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简介”,方便广大网友查阅!

在线网校:>>>点击进入<<<

考试书库:>>>点击进入<<<

网校以及考试书库开发及拥有课件范围涉及公务员/财会类/学历类/建筑工 程类

等9大类考试的在线网络培训辅导和全新引进高清3D电子书考试用书。

伦理学(010105)

伦理学亦称“道德哲学”,属于哲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古老的人文科学, 经历了古代、中世、近现代的发展历程,中外思想史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伦理思想。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伦理学逐渐从道德哲学向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分支的学科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伦理学的指导思想。我校伦理学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伦理学原理、中国伦理思想史、西方伦理思想史为基础理论,结合本校特色和优势,突出应用伦理学研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势力较强的三个研究方向:伦理学原理、应用伦理学、中西伦理思想史。伦理学原理方向主要研究伦理学的基础理论和一般问题,包括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社会主义道德理论与道德建设、伦理学方法论及应用等问题。应用伦理学方向主要研究社会实践诸领域中的伦理问题,以伦理学原理为理论根据,以服务和解决当代现实伦理问题为目标,将伦理学研究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相结合,对经济伦理、生态伦理、科技伦理、公共伦理、网络伦理以及生命伦理学等诸多应用伦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中西伦理思想史方向主要研究西方伦理思想史、中国伦理思想史及伦理学代表人物、流派,更好地了解中西伦理思想演变、发展的历史轨迹,掌握其主要学术思想及其承传关系,探索中西伦理思想的学术贡献和现代价值。

本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 人;博士5人,硕士9人。学科带头人王莹教授为国家社科基金评委、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河北省伦理学会会长、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务特殊津贴享受专家、、河北省杰出人才、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近年来本学科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6项,省部级课题20多项,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研究成果奖、社科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10余项。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正确的政治方向、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从事伦理学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科研、教学和实际工作的人才。毕业后可在高校、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或在有关部门和单位从事理论宣传、思想政治、新闻出版、公共管理等性质的工作。

政治经济学(020101)

政治经济学是整个经济学的基础性学科,是经济学中历史最为悠久又最富有时代性的学科。它不仅为我国经济学科建设提供基础和指导,而且对于我国的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我校政治经济学学科始建于1978年。该专业点所设专业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研究、收入分配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制度理论与应用四个方向,各方向特色显著,学术带头人成果突出,学术梯队合理,且均有较为坚实的成果支撑。其中,发展经济学研究方向,运用经济发展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研究我国“省际”经济关系,以为河北经济发展服务,通过本专业方向的努力,想在省际经济竞争研究方面有所作为。收入分配研究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分配理论,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深入研究中国现阶段经济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分配领域出现的诸如贫困与小康、公平与效率、分配与保障等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关注市场经济发展深化过程中的各种现实问题。制度理论与应用研究方向,侧重于以制度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对我国经济发展进行制度分析,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该专业点师资力量较强,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有省管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等,有高级职称者18人,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20人。在历年教学和科研实践中,积累了一批较高层次的科研成果,出版学术著作约30部,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励21项,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立项课题30余项。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经济学类高级专门人才。通过三年的在校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较系统了解西方经济学和其他经济学知识,对于国内外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有较清楚的了解;具有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能运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计算手段;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的外文资料。学位获得者能够胜任研究、教学、宣传和经济管理工作。

经济史(020103)

经济史是介于经济学与历史学、社会学之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前沿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十分鲜明,在提高经济学理论素养、锻造经济理性思考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鉴往而知来,征古而察今。本专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变迁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探讨古今中外各种经济现象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这些经济现象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不仅为我国经济学科建设提供基础和指导,而且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我校经济史专业设有经济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发展史、中外经济发展比较研究、中国商业史研究等具有特色的专业方向。经济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发展史方向,以社会制度的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切入点,研究社会制度的变革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坚持坚持史论结合,古为今用的原则,通过对中国经济制度演变轨迹的研究,探讨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为现实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借鉴。中外经济发展比较研究方向,以新经济史理论为理论基础,对比分析中西方不同国家各自的发展路径,探索各种经济发展路径的条件、构成和绩效,比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实现经济发展需要的条件,加深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多样性的理解和认识。中国商业史研究方向,以中国商业经济发展为研究重点,探讨中国各阶段社会制度的变迁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总结商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围绕市场、贸易及政府调控政策等主题,探索中国社会商业发展与运行的规律。

我校经济史学科有一支结构较为合理、业务精干、科研能力强的的学术队伍。目前本专业目前有教授3人,副教授1,讲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人。在教学、科研实践中运用经济学理论对中国经济史进行实证研究,在经济制度变迁与中国经济发展史、商业史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中青年教师则致力于从多角度探索经济史的研究方法,扩大本专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形成与世界经济史研究水平接轨的研究体系。

经济史既是经济学的基础课程,同时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又非常显著。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在系统探研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经济史领域专门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从事经济史学研究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系统的经济史理论基础,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从而能担当经济史研究和学校教学等工作。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经济史文献学研读、中国商业与市场发展研究、市场经济理论及其发展演变、明清晋与徽商研究专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和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研究等。

西方经济学(020104)

西方经济学学科为适应市场经济对理论基础探索的需要而设立,是理论经济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基础理论研究特色。主要研究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内在逻辑以及根据这些理论制定的经济政策,对于80年代以来比较成熟的前沿理论积极鉴别和吸收。本专业设有当代经济理论与经济运行、生产要素与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经济政策理论与政策分析三个专业方向。主要研究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包括市场经济运行理论、企业发展理论,企业行为与绩效理论,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为经济发展、企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研究西方生产要素与收入分配理论同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实践相结合,研究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生产要素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行为;研究政府宏观与微观经济的政策理论、政策措施和政策实践效果,为政府宏微观经济政策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持。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完善中国的经济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本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较强的分析和操作能力,既可从事专业科研和教学,又能担负实际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 专业基础课:现代经济理论语经济运行、西方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综述、经济学原理等。专业课:当代西方经济理论前沿研究、计量经济学、当代世界经济专题、经济转型与发展理论研究、经济学研究方法、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公司战略经济学、收入分配问题专题、竞争力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课程。

本专业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科研能力。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6名、讲师4名,其中有博士学位的4名,有硕士学位的9名。近五年来,本专业学术团队主要成员出版专著1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承担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10多项,横向课题或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6项。获省部级奖13项。

世界经济(020105)

世界经济专业是一门理论性强、涵盖面宽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为世界各国、地区间经济关系和全球经济资源组合与运作。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本学科研究范围和内容日益扩大和复杂。目前本学科设有国际经济理论与政策、国别经济与区域经济、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三个方向。其中国际经济理论与政策主要研究和分析各种国际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在开放条件下对实现政府的政策目标的作用;国别经济与区域经济主要利用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工具,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进行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各国经济问题; 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方向主要研究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以及跨国公司的基本理论以及跨国公司经营技巧与管理技能。

本学科现有教师2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硕士学位20人,。2005年以来本学科教师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25项,出版学术著作15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13篇,多项成果获得奖励。

本专业将主要从全球、区域和国别等层次,全面、立体地研究和认识世界经济,探讨有关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经济主体间的关系,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既掌握国际经济前沿理论,又具有本学科研究和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以研究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为核心内容,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术视野开阔、实用性强的特点。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将会使学生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掌握许多实用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如何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进行经济价值评估,如何提高环境保护领域的投融资规模与效率,企业如何进行环境管理,在低碳发展背景下如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如何在区域开发和规划中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多赢的目标,等。

本专业设有区域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与城市发展、环境保护投融资三个研究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基础理论课:中级微宏观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方法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专业课:专业英语、环境资源价值评估与核算、低碳经济学、循环经济学、环境管理方法论、环境政策分析、环境保护投融资专题等。

本专业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科研能力。核心团队拥有研究员4名,副研究员、副编审4名,绝大多数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功底扎实、年富力强。近五年来,团队主要成员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项,出版专著9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近10篇研究报告得到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多项成果、观点被媒体转载或摘录,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

本专业的建设依托我校惟一的实体性研究机构——经济研究所,该所拥有省管优秀专家、省社科优秀青年专家各1人,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专家1人、三层次专家2人,8人次被评为河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作为专职研究机构,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上成果丰硕,研究优势明显。

面对当前资源短缺和环境危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关专业人才奇缺。本专业所培养的研究生具有复合知识结构,能够运用经济学理论对资源与环境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本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与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政府管理工作、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金融机构和环境敏感企业经营管理和调研工作、项目管理与实施以及社会团体策划与运作工作。

国民经济学(020201)

国民经济学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创立并完善起来的一门新型应用经济学科,它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以现代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外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系统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宏观经济活动如何进行战略决策计划、控制与监督,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有效运行。我校国民经济学学科现设有“消费与国民经济发展研究”、“工业化与城镇化研究”两个研究方向。消费与国民经济发展方向主要研究消费结构与行为、消费理论与政策以及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等;工业化与城镇化方向主要研究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相关理论、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以及政府在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等重大问题。

本学科挂靠于我校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所拥有一批高学历、高职称,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多研究成果的教师。18名教学和研究人员中有省管优秀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北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教授9人,副教授5人;博士5人,硕士7人。

1998年以来,经济研究所承担国家社科项目10项,省社科项目多项;出版专著2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家》等高层次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近20项。多项成果、观点被国内权威期刊、报纸转载或摘录。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宽厚、扎实的经济学知识,具有战略眼光和预见能力的,忠实于国家和社会的经济管理工作者、师资和科研人员。要求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国民经济学专门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经济分析、政策分析、方案设计能力。

区域经济学(020202)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关系协调的应用经济学科。区域经济发展涉及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优化、区域市场开发、区域发展规划、企业的区位选择和资源的空间资源配置方式、区域投资环境改善、区域竞争力提高等方面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应用性强,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特点,本专业以区域经济开发和区域经济运行、发展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国情和河北省经济发展实际,借鉴国内外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经验,深入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区域经济学专业的学习,将会使学生掌握许多实用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如何开发区域市场或资源、如何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如何优化区域内行为主体(包括地方政府、企业、集团与个人)行为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并提升地区竞争力、如何协调与解决区域间矛盾与冲突、如何提高区域内人民生活水平与地方财政收入水平、如何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如何加强区域经济联系与合作、如何制订与实施区域经济规划与政策以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从而提高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和领导能力。

本专业设有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城市经济与区域发展三个专业研究方向。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基础理论课、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高级计量经济学等。专业课:区域经济前沿问题、区域产业经济分析、区域市场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城市经济问题研究、区域竞争力研究、制度经济学专题、财政金融理论专题、区域经济与贸易专题、京津冀经济圈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专题等课程。

本专业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科研能力。其中正教授5名、副教授9名、讲师5名,其中有博士学位的10名,有硕士学位的9名。近五年来,本专业学术团队主要成员出版专著、文集等著作3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承担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40多项,横向课题或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20多项。

本专业所培养的研究生经济学基础理论扎实,具有系统、深入的区域经济学专门知识,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对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制订和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方针政策的能力、从事市场研发和区域经济管理的能力。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政府机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金融机构、外贸公司、三资企业、证券期货公司、咨询公司等单位和部门从事区域经济规划与管理、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资本运营、城市规划管理、房地产投资与营销、教学科研等高层次经济决策与管理及教学科研工作。

本专业已有毕业生27名,其工作单位分布:科技厅、发改委等政府部门3名,高等院校(烟台大学教师)1名,南开大学在读博士1名,华南农业大学读博1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等大型企事业单位3名,其余为金融机构。

财政学(020203)

我校财政学科始建于1983年,为我校重点学科。本学科建立以来,一直坚持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并长期与河北省财政科学研究所合作进行学科建设。本硕士点现有财政理论与实践、税收制度与管理两个综合性较强的研究方向。其中,财政理论与实践方向主要研究财政改革理论、财政制度创新及地方财政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财政职能与财政模式的转换,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和地方财政体制改革,政府收费制度改革和财政收入体系的规范化,财政支出范围和管理方式改革,市场经济下的财政政策与财政调控,税收支出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现代财政管理制度研究及财政风险研究等。税收制度与管理方向主要研究税制建设、税务管理及地方税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税收制度及税制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地方税体系建设与农业税制改革,中外税收制度与税收征管比较研究,税收征管的改革与强化等。

本学科现有教师和研究人员2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8人,副教授7人,博士9人,部分教师获得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社科优秀青年专家、省高校教学名师和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等称号。近年来,本学科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5项,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26部,发表学术论文420余篇,获得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28项。许多成果被有关报刊转载、摘录、引用和被有关决策部门采用。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三年的在校学习,使学生掌握坚实的财政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财税专业知识,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从事财政税收领域教学、科研和较高层次的实际管理工作的能力。

金融学(020204)

金融学是研究货币与资本运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理论与方法的学科,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务性、微观与宏观、国别性与全球性特点的综合性学科。我校金融学学科始建于1980年,是我校设立最早和重点建设的应用经济学学科之一。现在是河北省级重点学科。现有资本市场与投融资、区域金融、金融生态化与国际化、保险与风险管理等四个有较强特色的研究方向。

1、资本市场与投融资方向:主要研究股票与债券市场,中小企业融资,房地产投融资,公司治理,私募基金与股权投资等问题。

2.区域金融方向:主要研究农村金融市场与农村金融制度;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与发展;区域资金流动与金融风险等。

3.金融生态化与国际化方向: 主要研究绿色金融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

4.保险学与风险管理方向:主要研究保险市场效率、农业保险理论与政策、风险管理、社会保障政策等。

本学科现有教师31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3人,博士及在读博士23人。本学科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5项,出版学术著作及教材32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获得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十余项。许多成果被有关报刊转载、摘录、引用,一些被有关决策部门采用。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个人素养和较强的创新能力,掌握金融学前沿理论、方法和,能够熟练运用金融模型与定量分析工具,并应用金融学相关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胜任金融机构、企业与政府部门相关工作以及从事本科教学科研工作,具备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金融人才。

产业经济学(020205)

产业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中用于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一门以“产业”为研究对象,探索产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产业发展战略、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经济协调发展,同时又研究市场的运作和绩效,以及处于市场中的企业和政府行为的学科。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等内容。我校产业经济学学科始建于1978年,是河北省优秀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硕士点2002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硕士学位授权点。

本学科设有商品流通与市场组织、现代服务业理论与实践、市场理论与价格规制等三个研究方向。

1、商品流通与市场组织方向:主要研究商品流通领域理论与政策、流通体制改革与创新、市场组织理论与实践等问题。

2、现代服务业理论与实践方向:主要研究现代服务业理论与实践、高端服务业发展战略与政策等问题。

3、市场理论与价格规制方向:主要研究市场理论与运行、价格理论与实务、政府调控市场的政策与措施、消费经济理论等重大问题。

本学科拥有一支强有力的教学科研团队,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2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河北省社科优秀专家2人,河北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教授8人,博士17人。纪良纲教授等拥有较高知名度;多名教授成为政府经济决策咨询团专家成员,在全国性学会、研究会中担任领导职务。

近年来,本学科承担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50余项;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高层次论文300余篇;获得省级优秀成果奖励20余项。多项成果、观点被国内权威期刊、报纸转载或摘录。该学科研究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本学科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上,强调夯实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立足我省、面向全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产业经济人才。

国际贸易学(020206)

国际贸易学是研究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商品和服务交换以及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经济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是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主要包括国际商务、国际投资、国际法规及惯例、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实务等内容。我校国际贸易学学科始建于1983年,2000年取得了国家硕士学位授权资格,现已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本学科设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区域与国别贸易、国际直接投资三个研究方向,其中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方向,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理论和各国对外贸易政策,以及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技术转让、国际贸易与环境等;区域与国别贸易方向:主要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自由贸易区、多边贸易组织、国际贸易国别结构等;国际直接投资方向:主要研究外国直接投资、跨国经营、贸易与投资一体化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等。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大趋势,尤其贸易和投资相互融合的迅速发展,使传统国际贸易手段、方式乃至所依据的法律、法规等发生了变化,加强这些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学科现有教师2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5人,硕士学位18人。近年来本学科教师承担课题3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同时具有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这些积淀为国际贸易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学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国际商务和国际投资领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通过灵活多样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掌握先进的分析手段及实际操作技能,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较强的中英文沟通能力。毕业后可承担本学科教学、科研工作和中高层次的国际商务管理工作。

劳动经济学(020207)

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门类应用经济学二级学科,主要研究劳动关系、劳动力资源配置、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社会保障、绩效管理及薪酬分配。本专业通过对国内外劳动经济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分析,可为劳动制度改革、劳动关系的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促进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智力保障。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与完善,我国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已有了重大发展,是一门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学科。1985年中国人民大学在国内率先开设了劳动经济学专业。河北经贸大学1992年开设劳动经济学专业,是河北省最早开设劳动经济专业的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研究在河北省居于领先地位,在国内也具有一定影响。本学科现有专职教师16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6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13人;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8部,统编教材6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承担省级以上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等立项课题10多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人才已成为当今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更是越来越大。劳动经济硕士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两个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研究企业及事业单位、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绩效管理实务、薪酬福利与激励、招聘与甄选、培训与员工技能开发、人员素质测评、工作分析和工作评价、职业生涯规划等;劳动关系重点研究劳动关系理论、企业劳动关系处理、国际劳动关系比较研究等。

劳动经济硕士点的研究重点是为企业培养既熟知企业战略管理,又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技术的职业化、专业化的高层次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河北经贸大学的企业管理学科始建于1978年,是河北省省级重点学科,拥有雄厚的教师资源,可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的支持。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本学科致力于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思想作风严谨求实,有较高精神文明素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系统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经济理论、技术和方法的高层次研究型和实践型专门人才。硕士研究生经过系统的学习与研究,不仅能独立从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而且具备从事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或者独立承担相关管理实践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门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方向,进行创新性研究。毕业后适于在企业、政府、公共组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或者在高校科研机构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经济及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数量经济学(020209)

数量经济学是在经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经济学科。数量经济学在理论上揭示经济数量关系变化的规律性,在方法论上为经济研究和经济工作提供经济数量分析的方法,在应用上为改进经济管理服务。数量经济学从量的方面把理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转化为实际经济工作中的具体方案、措施、建议等等,它是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之间的纽带。随着我国经济管理现代化、经济决策科学化水平的提高,数量经济学在经济管理实践中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阔。

本学科设有产业经济数量分析、区域经济数量分析、低碳经济数量分析三个研究方向。其中产业经济数量分析方向,要求综合运用经济数量分析的一般理论和方法论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发展周期、影响因素、产业转移等问题。既包括总体上的研究又包括针对工业和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研究。区域经济数量分析方向,主要运用数量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区域竞争力及区域发展战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数量分析方向,是从定量分析和实证分析的角度研究低碳经济,侧重于计量经济模型的应用研究。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具有高级职称的9人,学历结构中博士、博士生8人,获得省十大杰出青年、省社会科学青年专家、省中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的4人,是一支有较高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的研究队伍。近年来,本学科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省部级奖励10余项。许多成果被有关报刊转载、摘录、引用,被政府和企业采用,得到理论界和实践部门的高度评价。

本学科的培养目标是:重点培养有较高经济理论基础,高度关注区域和产业经济发展,具有开拓性、创新型的兼备经济学、数学和计算机应用等多学科优势的高级数量分析师,培养用数量分析方法和软件研究经济问题的专门人才。

毕业后可从事本学科的教学、科研以及在各领域从事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工作。

法学理论(030101)

法学理论作为法学研究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它既对法进行历时性研究——考察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又对法进行共时兴研究——比较研究各种不同的法律制度、法律文化,既研究法的内部联系和调整机制,又研究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联系和区别,通过这种抽象性研究,为部门法学提供方法论。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也是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的,它在我国曾经被称为“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我院的法学理论硕士点设有法理学、法文化学、法哲学等研究方向。其中法理学方向主要研究法理学的一般理论、法治、自由、人权、司法等。法文化学方向主要研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英美法律文化、大陆法系国家法律文化等。法哲学方向主要研究法的本体论、方法论等。

该专业现有教授4人,博士2人。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10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承担省部级课题8项,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3项。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三年的在校学习,要求学生应掌握法学理论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法学理论研究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为熟练的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毕业后能够独立从事法学理论的教学、研究工作和法律事务工作。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易贤网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和咨询回复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和咨询为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网站帮助 | 非正式的简要咨询 | 简要咨询须知 | 加入群交流 | 手机站点 | 投诉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号:滇ICP备2023014141号-1 云南省教育厅备案号:云教ICP备090102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1879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23)第0102001523号
云南网警备案专用图标
联系电话:0871-65317125(9:00—18:00) 获取招聘考试信息及咨询关注公众号:hfpxwx
咨询QQ:526150442(9:00—18:00)版权所有:易贤网
云南网警报警专用图标